核心要点:
■ “我国文艺不仅要有体量的增长,更要创造质量的标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创新的一个重要论断。在文艺发展繁荣的总体格局中,在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热浪中,我们文艺创作最需要的心态,是对文艺创作规律的尊重,是对艺术创作要精益求精的坚守。创新不是走捷径,创造不是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一定要把创作态度放平和,放端正,坚决克服浮躁这个顽疾。
■ 文化自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浸润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小而言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大而言之,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素质。
■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一切坚守正义事业和人民立场的文艺工作者都必然和必须高度自觉地拥抱艺术理想,坚持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促进时代变革,并以艺术的方式将文明之光照亮生活的四面八方,直至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使人民的精神在温润中得到提升、在欣悦中受到启迪、在感悟中获得洗礼。
■ 当今世界,尽管存在着价值观的差异,但坚守艺术理想,坚持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构筑精神高地,仍具有最强的凝聚力。面对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我们当以自身的文化优势与文明特质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赢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并以此增强向心力和吸引力,使我们的文艺真正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引擎。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文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为新形势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指明了方向。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特刊发四篇文章。
坚定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希望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他把“坚定文化自信”与“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联系起来,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继“七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又进一步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确,文化自信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浸润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小而言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大而言之,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素质。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程度,决定着一个民族在当今世界风云激荡、思潮交锋中具有多么深沉的耐力和多么持久的定力。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地对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就是要坚定地对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只有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才能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才能“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创作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优秀文艺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华章。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我们应当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素有的这种文化自信的气度,而继承弘扬这种文化自信,一定要与时俱进,落到实处。一是要遵循文艺“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规律,让文艺“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二是要坚持思想和价值是文艺的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三是要坚持把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当作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要有史识、史才、史德”,“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美学观,褒优贬劣,扬清激浊,既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指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正确航向,又旗帜鲜明、一针见血地批评了那种脱离时代和人民、热衷于形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那一套的丧失文化自信的错误倾向。我们一定要深长思之,认真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定对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自信,同时也对学习借鉴世界文化中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用的成果充满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既不忘本来、各美其美,又能吸收外来、美人之美,更能面向未来、交融整合、美美与共,从而在继承中与当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借鉴中完成创造性超越与中国化。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文艺界进一步奏响了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殷殷期望的:“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髄、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