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加速“双重征缴”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状况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人总数超过2.2亿人,未来还将以每年1000万的人数增加。
由于老龄化严重,从全国范围看,越来越多的省份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
据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2月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15年,即使加上财政补贴,当期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经达到7个,比2014年增加了4个。而如果不算财政补贴,当期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已有20多个。
由于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1998年财政补贴养老金缺口才20亿元,2015年财政补贴达到了4160亿。另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测算,2016年的财政补贴额预测将超过5000亿元。
时任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的“超老龄社会”课题研究显示,15年后,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4.1万亿元;35年后,这一缺口将约为6.1万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养老金缺口将成为一个常态。
那么,补养老金缺口的钱从哪里来?财政兜底补贴是必然。
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新预算法明确指出,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预算,都纳入预算管理。
“因为社保的收支已经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如果出现赤字,地方财政公共预算必须补贴,否则做不到‘两个确保’。”上述不愿具名的财税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其实刚开始财税部门并不想管社保费征收的事,但是在实施“两个确保”以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兜底后,财税部门就不能袖手旁观了。
“实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兜底,财税部门在社保征缴方面就得掌握主动权,做到应收尽收。否则,该收的收不上来,不仅一般财政公共预算兜底补贴得多,财税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也不对称,更不利于全口径预算平衡。”上述财税专家表示。(记者 王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