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话题1 有限政府 OR有为政府
【背景】2016年8月下旬开始,产业政策之争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先是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林毅夫随后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指出落后国家如果没有产业政策,不可能追上发达国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加入这场关于政府产业政策的大讨论之中。
▼71.有为政府在市场失灵时,使市场变得有效
“有为政府”必然是给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政府。新结构经济学所主张的“有为政府”中的“为”,是在经济发展结构转型过程中,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出现了市场不能做或不能为的市场失灵时,为了使无效的市场变成有效而采取的因势利导的行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林毅夫(网易财经,2016年11月6日)
▲72.政府过分“有为”导致市场信号混乱
有为的政府能否与有效的市场相结合,要看“有为”怎么定义。不过,我还是赞同“有限政府”。如果每个政府都想有为,每个官员都想有为,结果一定是市场的混乱。我们要相信市场信号本身。政府去人为地刺激它,就经常会过火,也可能方向是错误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维迎(《新京报》,2016年11月29日)
争议话题2 新供给经济学是否存在严重缺陷
【背景】2016年10月,北大经济学院前院长、教授晏智杰在媒体发表文章,在评论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有关“新供给经济学”的著作时称,“新供给经济学”学说存在严重缺陷,若以此作为政策基础,恐怕将带来严重后果。
▼73.供给侧改革以结构优化为关键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以改革为龙头、以结构优化为关键,攻艰克难地解放生产力的一种长期行为。在中国,当下正步入“新常态”,“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面对矛盾凸显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前车之鉴的潜在威胁,我们必须打造新的动力体系,以求对冲下行压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人民论坛》,2016年7月13日)
▲74.我国经济不应当将供给侧管理提到首位
与美英等国早已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同,我国还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之中,两种经济和两种市场并存和交叉。对西方国家来说,不存在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的问题。我国只应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金融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管,而不是将包括监管在内的对供给侧的管理提到首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晏智杰(《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11月8日)
争议话题3 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基本释放了吗
【背景】人民币汇率贬值问题成为2016年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问题。有观点认为,经过2016年的较快贬值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基本释放到位。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实践,央行对外汇市场和汇率的宏观调控,以及引导市场预期的水平也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
▼75.人民币仍然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贬值压力的释放并没有到位,主要是因为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主要的内、外部因素,如美联储加息、国内宏观经济、境内资本外流以及汇率贬值的市场预期等,在短期内并没有消失,有些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得以强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孙鲁军(国际货币网,2016年11月17日)
▲76.过度看空人民币会犯更大的错误
从趋势而言,人民币温和贬值会成为趋势,人民币重新进入“7”时代是大概率。但我仍然强调,过度看空人民币会犯更大的错误。人民币只是相对美元弱,按照一篮子货币,人民币仍然属于稳定和强势的货币。——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马光远(《过度看空人民币是更大的错误》,光明网,2016年11月29日)
争议话题4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有多严重
【背景】2016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房地产业成为社会资金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自从2014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和宽裕的市场流动性,使资产泡沫严重,流动性始终未能充分进入实体经济。
▼77.中国居民房贷收入比已超过日本泡沫时期的水平
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近年来增长非常快,每一轮房价的上涨,都伴随着居民杠杆率持续的提升。中国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贷收入比已经高达0.46,已经超过日本的泡沫时期的水平,而且目前仍在飞速上升,如果房贷增速维持在25%到30%的增速,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会达到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新浪财经,2016年8月11日)
▲78.中国大都市核心区房价上升难以避免
大都市化在中国有可能是吸纳举国资源来支撑的,这使大都市仍然处于精力弥漫的扩张期,而不是已垂垂老去。从相对长远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超越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城市是必然的,在这些城市出现核心区房价和居住成本飙升是难以避免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11月3日)
争议话题5 老龄化:在扩大还是被夸大
【背景】中国财政吃紧的压力正节节攀升,在应对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同时,未富先老以及正在加速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让统筹账户当期缺口不断扩大,更让中国财政雪上加霜。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79.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是社会危机
客观讲,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人口现象,不能说是人口危机,也不可能成为人口危机。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否成为社会危机,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一是保持经济的中高速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二是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为老服务体系很关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人民网,2016年7月14日)
▲80.中国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准备不足
中国老龄化社会正在加快到来。对此,中国目前的政策准备显然不足,实际赡养能力不足,大龄人口就业参与偏低,老龄人口资产结构欠佳,消费情况偏低。应当发展“银色经济”,应对老龄化挑战。改善人力资本,用科技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新华网,2016年11月20日)
责编/张寒 贾娜(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