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
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欧美等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已经被事实证明行不通。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乃至影响了经济的最终发展。上个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在1952年12月首次爆发的短短数天内,死亡人数就高达四千,随后两个月内又因呼吸疾病死亡近八千人,之后的1956年、1957年、1962年又连续多次发生严重的烟雾事件。为了治理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西方付出的成本比当初获得的经济财富还要多。西方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既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又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为后来发展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经过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西方国家百年乃至几百年才实现的经济崛起,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们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我们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占比不到10%;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的监测点仅占10.8%,较差、极差的超过60%;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到16.1%,其中重度污染点比例超过1%。特别是2015年末,华北、东北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东北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达21个。首都北京更是多次遭受雾霾,中小学停课、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施工工地全部停止室外作业已经多次进行,社会震动很大。人民群众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我国国际形象,伤害了党的执政形象。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将大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环境就是发展。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急功近利,要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生态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应该发挥后发优势,汲取欧美国家老路的教训,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集中呈现。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节制消耗资源,不计代价地损害环境,已经难以为继。
树立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道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是处理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关系的根本遵循。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指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才会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让全社会真切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树立系统思维,以系统工程思路来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更为主动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把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各方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收获良好生态环境和科学经济发展的双重果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经济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汲取发达国家惨痛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目的,更应当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实现创新驱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常态的经济方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全社会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为了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目前,全社会应该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观念和行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是最重要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工作部署和责任落实。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经济发展的成绩再好也不行。在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同时,一定要使这个考核体系硬起来,不能成为“稻草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生态环境是不可替代品,一定要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对那些损害和破坏环境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追究。要建立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具体细则。强化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要建立企业损害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不管什么性质的企业,都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国有企业要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并进的榜样,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资源环境工作,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自觉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鼓励公众及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全社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做到人人有责,人人监督。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充分调动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经济健康发展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发展道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②《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责编/杨鹏峰 贾娜(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