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公共政策如何避免陷入“伦理困境”

核心提示: 公共政策的实行必须注重民族地区的稳定,还要注意在全方位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伦理导向。民族地区之所以陷入了公共政策的伦理困境,主要是未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因此,在社会转型期间,应当尽量平衡民族地区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利益要求的差异性,减少民族地区利益和矛盾冲突,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公共政策就是对一个区域或地区的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分配,我国政府通过实行公共政策能够实现对公共价值与公共利益的合理调控,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正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贫富差距明显,造成了我国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社会政治心理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到了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与稳定。此外,民族地区在自身发展并不快速的前提下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所以,对于我国的民族地区而言,走出公共政策伦理的尴尬困境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的现实意义

首先,能够有效合理地实现民族地区资源的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民族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却十分充足,水能、风能、石油、草场等资源都很丰富。但是,民族地区“高投入、低产出”以能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面对有限的资源和众多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伦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地区这种落后的经济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将威胁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持续加强对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伦理评价,推动民族地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次,有助于协调民族地区利益关系,提高民族地区社会伦理道德水平。伦理主要是通过风俗、道德、舆论等非强制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然而,一旦我们倡导一种新的伦理规范之时,公共政策就能够发挥自己的强制作用去制约和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实现社会规范作用。公共政策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社会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其实也是个人、团体以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分配。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所以,进一步强化对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的评价,积极规范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导向,将会对民族地区的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产生巨大作用。

最后,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化建设,改变民族地区人民精神面貌。所谓伦理,它所指的是“对道德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是一种包含着道德同时又超越道德的社会现象”,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进行伦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的将有关伦理道德的科学认识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意识当中,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认知。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具体要求,必须依据特定的道德原则以及道德规范,并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陶冶人们的情操,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进而培育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强化对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伦理评价,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人员的伦理道德责任,培养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政策伦理意识,继而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精神文化建设,改变民族地区人民精神面貌,打造民族地区和谐文化。

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的运行策略

民族地区的公共政策理论的运行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鉴于当前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运行存在的局限和误区,有必要优化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的运行策略,进一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促进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此实现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的实施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而定,其关键在于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科学确定发展思路以及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一方面既要努力缩小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缩小民族地区内部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仅要支持发展水平高的民族进一步加快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发展较慢的民族走出贫困,实现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保证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少数民族作为国家特殊的发展对象,需要依据特殊的环境和政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党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前提下,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加强对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人员的伦理教育。公共政策伦理建设要通过强化公共政策人员的伦理精神建设来实施。伦理精神可以通过人民的心理、意识、思想、习惯对自己的日常思维和行为发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公共政策伦理的运行来说,伦理精神一方面影响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另一方面还影响到公共政策执行的准确性以及灵活性。为此,要培育开放性的伦理精神,促进公共政策决策更为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提升其民主性。所以,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伦理精神塑造和培养,提倡“开放的、民主的、明朗的伦理精神”。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公共政策伦理意识。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其政策制定的宗旨和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公众之间的利益,而政策是否合理,就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广大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在制定公共伦政策的同时要注意培养民众的公共政策伦理意识,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最后,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政策实施的指向。公共政策的过程应该严格遵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并超越效率”的原则。效率,是经济领域的首要要求,在社会持续发展以及公共领域中,更应该侧重强调“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制约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56个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大国,如果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公共政策的实行必须注重民族地区的稳定,进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外,在公共政策实现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在全方位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伦理导向。民族地区之所以陷入了公共政策的伦理困境,主要是未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因此,在社会转型期间,应当尽量平衡民族地区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利益要求的差异性,减少民族地区利益和矛盾冲突,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总之,民族地区公共政策伦理触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各个民族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需要在广泛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不同的公共政策运行机制和运行策略来予以解决,这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作者为白城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

【注: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业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JD3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丽娴、刘金霞:《当代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研究》,《学理论》,2010年33期。

责编/刘芋艺 美编/王梦雅(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公共政策   伦理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