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

核心提示: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我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做到“三去一降一补”。

近期,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教授关于产业政策存废的争论引发了各界的热议,也吸引了很多著名学者的加入。这场产业政策之辩并非普通的学术争论,其对于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意义重大,甚至决定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和中国经济的稳健运行。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促进或者调整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政策。其内涵不仅包括产业规划、产业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还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内容。目前中国经济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十三五”期间,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产业政策对中国经济不仅需要而且必须。因此,要深入研究究竟如何制定能够执行得更好的产业政策,取消不适当的产业政策,来支持中国经济发展。

为什么当下中国需要产业政策?首先,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没有政府的干预和支持,就不会有帕累托改进效应。根据“格林沃德-斯蒂格利茨模型”,失去政府等非市场力量的干预,市场通常不能产生帕累托的最优效果,并会引发如垄断、负外部性和公共物品之外的市场失灵等现象。因此,产业政策是避免市场失灵的需要,也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需要。

其次,处于赶超阶段的经济体都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而目前中国仍处于赶超阶段。产业政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战后十几个成功的经济体都实施产业政策。从国外的产业政策经验来看,制定产业政策来支持经济发展并实现赶超的国家比比皆是。从工业革命以来,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日韩等国,都曾经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来支持经济发展。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实施的产业政策来看,产业政策在各国不仅没有削减,而且普遍存在,甚至有增强势头。另外,中国经济是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而来的,产业或者企业自身受指令性到指导性计划的惯性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因此,目前从发展阶段来看,还不能立即消除产业政策。

再次,创新需要产业政策,只有更多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得新兴产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支持经济长远发展的创新和研发(R&D)等都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而在一国加入WTO等组织前后的几年时间里,一些幼稚产业也亟需产业政策的扶持。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逐步变革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时代,以及在新材料、新能源、下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兴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

中国要更好制定实施产业政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产业政策需要符合市场规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当中,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产业政策不应当是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更不能靠政府单方面主观决定,而是一定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产业政策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虽然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在市场经济当中会遇到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就要发挥好“守夜人”的角色。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政府不仅能够提供公共品和准公共品,而且能够提供激励机制,提供正外部性的支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而这往往是产业政策更好发挥作用的关键。

最后,产业政策的制定要更加科学,执行要更加高效。产业政策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还是从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都是需要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国需要高效、执行有力的产业政策。这需要做出科学的、长远的决策,更好地认识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动态地制定出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产业政策。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我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做到“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在“去产能”的过程中,需要在市场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下进行,而不能采取行政的手段和平均主义的摊牌。只有市场和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制定出更好的产业政策,才能够让更好的产业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稳健增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张寒 美编/王梦雅(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产业政策   中国经济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