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化育人为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

核心提示: “建设一流高职院必要有一流的高职院校文化”,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教育恰恰是短板,文化育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是对灵魂的塑造。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面临提升质量的挑战和争创一流的机遇。“建设一流高职院必要有一流的高职院校文化”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以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联结点,建设一流的文化,也就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提升质量的共同追求。这既是对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落实, 也是产业、企业或是职业教育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还是学校,得文化者得天下,得文化者得未来。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特质

战略性。高职院的文化育人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本身也是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服务于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必先铺好精神底色,我们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有一颗“中国心”。高职院校要通过文化育人,使学生深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并成为其成长成才的精神根基和动力源泉,树立实业兴国、技术报国、助推中国产业崛起于世界的理想和雄心。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潮在校园激荡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这一特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职业性。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最大不同就是职业属性和就业导向。因其如此,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顺理成章成为高职院校“职业性”特征的显性因子,职业精神文化的构建与弘扬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主导。围绕产业发展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需求,国家大力提倡培养“工匠精神”,这正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职业性的突出体现。高职院校需要通过职业精神文化的培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实践性。高职教育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所以实践性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特征。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践性则体现为: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内的培养目标,实践性课程、实践创新项目以及顶岗实习等实践载体。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精神、职业文化、实践文化的渗透与教育是全过程、全方位的。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任务

高职教育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但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无论对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是对于企业发展及社会进步来说,其影响往往更加持久深远。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教育恰恰是短板,文化育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是对灵魂的塑造。宏观层面,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中观层面,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则要融汇大学文化和产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比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铁院”),就是一所专门培养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高职院,该校长期为上海铁路局培养运营系统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该校不仅贯彻“求真励行”的校训以彰显追求真理,崇尚实践的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以及上海铁路局“创新实干,精益卓越”的企业文化,用校企相融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强路报国的理想信念、安全至上的底线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精神。从微观层面看,高职院的文化育人要能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文化身份归属。总之,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的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许多学校将文化育人称之为“铸魂工程”。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要培养的人,是中国产业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头脑,从而培养出数以千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当然会有其历史、行业、地域等个性特点,但是都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

做好顶层设计。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扎实推进,因此,必须要注重顶层设计,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或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顶层设计有三个特性:一是顶层决定性,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二是整体联动性,对应核心理念以及工作目标,顶层设计要实现各种工作要素之间的匹配、关联与有机衔接;三是可操作性,也就是强调设计要可实施、便于操作。南铁院就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党代会报告形式,把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方向,树立建设“铁”色校园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培养高素质铁路人才的总体目标,提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的文化建设及文化育人的具体任务,并通过五年事业发展规划和文化建设分规划予以具体实施推进,以此来保障学校文化育人的系统实施。

丰富文化育人的载体。因为广义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文化育人具有全方位、全过程的特点,需要各种形式的载体支撑育人活动的实施,而这些载体既有自身特点,又有着很多关联性,所以应该系统建设各种文化育人载体,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以南铁院为例,学校为了实施文化育人,提出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文化育人载体的四大版块。在精神文化维度上,着重构建以校训、校歌、教风、学风、校标等为主要载体的学校文化识别体系,引导师生“求真励行”、“技道并进”。在物质文化维度上,精心建设富有铁路元素的各种校园文化景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铁路情怀。在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的维度上,推行铁路行业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以及紧贴铁路现场管理的班级班组化管理,并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严谨守时、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职业行为素养。

提升文化育人载体的品牌化。打造文化育人的品牌,不仅是高职院校扩大社会影响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文化育人质量的内在要求。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不论是制度的载体、物化的载体还是一些教育活动,都有一个长期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一些文化育人载体在运用的过程中,为师生所认同和喜爱,逐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会形成品牌效应。这些文化育人的品牌不仅提升了高职院校文化的品质,也有力地推动了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文化的宣传教育。例如南铁院的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长期坚持并形成的一个文化育人品牌。学校结合企业顶岗实习,长年坚持组织学生于每年春运期间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既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体验铁路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极大缓解了铁路企业春运组织工作的压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推进文化育人载体的信息化。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能否与时俱进,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这个新的武器、新的载体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文化教育需要现代信息媒介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反之,现代网络平台也需要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导和充实。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应该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深刻地了解互联网思维,深入地研究新媒体的特性,在文化育人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运用好各种信息化手段。其中,包括建设好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和育人平台,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的信息化,以及针对学生手机终端的文化育人软件平台开发等,用各种更易被学生接受的信息化载体开展主流文化宣传教育。

(作者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信号学院党总支书记)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3月9日。

②金元浦:《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人民日报》,2008年2月14日。

③郑军:《高职德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策略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第32期。

责编/刘芋艺 美编/王梦雅(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精神   大学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