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安徽省16地市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及排名(3)

经济转型能力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

经济增长提速期是指人均GDP尚未达到较高水平,而且经济转型能力也较弱的时期。处于经济增长提速期,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是当前要务,而对于各种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对增长的贡献也不应忽视。在之前《对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及排名》中,我们可以知道安徽省属于经济增长提速期的21个省份之一。安徽省的GDP总量是由各个地市加总构成的,其下属的16地市的经济转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安徽省的经济转型能力。所以,对这16地市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既可使地市政府部门明确其转型发展的“软肋”,又可方便省级政府部门对经济体系进行宏观调控和战略规划。

图像 6

我们在此前的部分经济转型能力测评研究中,曾以经济转型能力作为因变量,以人均GDP、人均GDP的平方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以此探寻经济转型能力随经济发展所可能经历的变动趋势。但经过几次试验后,我们发现,在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之间,以人均GDP作为因变量、以经济转型能力作为自变量更为合理。这一方面在于,就目前的中国而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等,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在理论逻辑上,经济转型无疑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正因此,本次测评中,我们以人均GDP作为因变量,以经济转型能力、经济转型能力的平方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计算和排名结果表明,安徽省16地市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与其人均GDP水平排名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各地市人均GDP水平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并未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见图3)。通过进一步地分析,结合各地市人均GDP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两者之间的位差,可以发现其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人均GDP水平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之间无位差,有1个城市:阜阳市人均GDP水平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均为16。人均GDP水平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之间的位差较小(小于等于3),有10个地市。其中,位差为1的地市有7个:芜湖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2,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3;蚌埠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6,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5;黄山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5,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6;滁州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0,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9;安庆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1,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0;六安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4,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3;亳州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5,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4。位差为3的地市有3个:合肥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4;铜陵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4,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7;宣城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8,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1。人均GDP水平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之间的位差较大(大于等于4)的地市有5个。其中,位差为5的地市有1个:宿州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3,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8。位差为8的地市有2个:淮北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9,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池州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7,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5。位差为9的地市有1个:马鞍山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3,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2。位差为10的地市有1个:淮南市的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2,它的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2。

然而应该说,尽管人均GDP水平与经济转型能力表现出不相关,但是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位差,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不同地市之间的发展路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宏观政策分析过程中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经济转型能力与城镇化率相关性分析

城镇化将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应的提高,刺激内需的扩大,促进贸易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城镇化的推进应当是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是产业支撑、社会服务、生活方式多方面的根本转变。城镇化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载体,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到经济转型能力与城镇化率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556,并且在0.95的置信区间内显著。而通过经济转型能力和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平方进行回归分析,经过标准化之后,可得如下方程式:

Y=-1.517X2+2.067X

其中,X代表城镇化率(自变量),Y代表经济转型能力(因变量)。依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经济转型能力和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倒U型关系(见图4,P17)。依据回归结果,目前安徽省16地市多数尚未通过“拐点”,即代表仍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这一结果说明,多数地市城镇化水平与经济转型能力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对于多数地市而言,提升自身的城镇化率,一方面对其自身经济转型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很可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其着眼于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反过来又会带来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但是回归结果也说明,城镇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

通过进一步地分析,结合各地市城镇化率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两者之间的位差,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城镇化率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之间无位差,共有2个地市:芜湖市的城镇化率与经济转型能力均排名第3;六安市的城镇化率与经济转型能力均排名第13。城镇化率排名与经济转型能力排名之间的位差较小(小于等于3),共有10个地市。其中,位差为1的地市有2个:铜陵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6,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7;滁州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10,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9。位差为2的地市有5个:蚌埠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7,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5;安庆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12,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0;宣城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9,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1;亳州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16,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4;阜阳市的城镇化率排名第14,其经济转型能力排名第16。位差为3的地市有3个:

图像 7

图像 8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安徽省   地市   能力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