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学术精神
“学在交大”是交大人的一个精神标签。钱文韬表示,“学在交大”是学风建设的精炼表达,它可以被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思学、勤学、善学、乐学,代表了从低到高的意识提升。其中,思学指愿意学习的动力,它是每位学子都应该具备的。在思学的基础上,就要勤学。“有动力后要有态度,这也是我们现阶段的目标——培养同学们勤学的习惯。”钱文韬说,“从深度上说,要在专业上把基本功练扎实;从广度上说,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要积极接触各种第二课堂。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虚心向别人学习。”再下一步是善学,也就是提升学习技巧和能力。最后便是乐学,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标签。
学业分享中心通过将“学在交大”的四层境界凝结成话语体系再进行扩展,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我们不敢保证目前的措施百分之百有效,未来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钱文韬说,“目前我们努力做好顶层设计,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去看设计中有哪些是适应学生的,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做法。”
在这些顶层设计中,钱学森等大师的精神传承无疑成为牵动学风的“牛鼻子”。而且,勇于进取的交大人在学术传承中不断注入时代元素。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被正式纳入首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致远学院的公共学习区,竖立着一整面墙大的玻璃白板,上面总是写满公式,记录着学生们讨论学术的过程。这些迸发着智慧火花的笔迹经常会被刷新,并不能长久保存下来。但是,蕴藏在这些笔迹之中的学术精神,却会成为永远的财富,伴随这些学子的学术生涯,成为“学在交大”的永久记忆。
从钱学森笔记,到“交大文库”,学术传承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05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