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近年来,地处长江上游的云南省着力打造绿色屏障,水土涵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多措并举,以确保一江清水绵延东流。 图为位于丽江市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 资料图片/新华社供图
编者按:
一年前的今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年来,环保系统和沿线九省二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本报今日起推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系列报道,系统总结推动长江大保护取得的进展。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渝召开,长江沿岸11个省市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讨论一个主题——长江经济带的保护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同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再次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部署。伴随《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这项国家战略开始进入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各省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沿岸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认识不深。
两次会议,一个纲要,有一个主题词,那就是生态环保。这意味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有了环保硬约束。
一年来,环保系统和沿江各省市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强化统筹和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强调源头管控,发展有了红线
如何“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真正使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明确生态环境底线和自然资源上线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年初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工作列为2016年“三大战略”之一,优先在长江经济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等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实施严格管控。
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和重庆6省(市)已经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其他省(市)正在制定中。
发展有了红线,源头更要管控。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的提升和强化,为重大决策和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结合正在开展的长三角战略环评,总结成渝经济区、西南(云贵)地区、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战略环评成果,环境保护部提出了以空间管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总量管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环境准入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管理思路和具体举措。
空间管制按照“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合理安排生活空间,集约利用生产空间”原则、总量管控明确流域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连云港等试点城市战略环评的深入推进,不仅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源头预防作用,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欢迎。
在规划环评方面,2016年环境保护部共完成长江经济带规划环评审查22项,包括2个石化基地、5个产业园区、6个港口航道以及9项轨道交通、水利等规划环评。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环评,将规划由84平方公里缩减至62.6平方公里,将炼油产能由5000万吨级调整到4000万吨级;通过沿江港口规划环评,避让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36个,减少规划岸线210公里,缩减围填海面积380多平方公里,取消作业区9个;通过水利规划环评,避让2个自然保护区,取消或暂不实施18个水利、水电工程。“三线一单”强调了区域、流域开发的刚性约束,环保要求成为规划决策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