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看,相当多的货物走陆路更合算。中国与东南亚的交通联系,既可以走海上,也可以走陆路。如果是大宗货物的运输,特别是那些体积大、质量重的货物,尽管耗时要长一些,当然还是海运比较便利和便宜。而如果是一些价格高、体积小,要求速度快的货物,则是走陆路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包括客运,如果有一条中国到东南亚,或从东南亚来中国比较便捷的陆路大通道,则会大大促进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合作。
从华南方向看,海上丝绸之路更应是海陆并重。从交通和贸易角度看,推进华南至印尼经济走廊是最便捷的:经过的国家多,有些公路和铁路都已是现成的,新加坡到吉隆坡已在规划高铁,很快就要开建了,再加上建设跨越马六甲海峡的大桥或隧道,总长仅约4000公里就到印尼了。
中国与东盟的陆上合作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东线、中线和西线。
东线主要是华南至新加坡、印尼走廊。这是最有基础、效益最好的线路,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都很积极,这些国家有不少业务是可以走该线路的,尤其是老、柬、泰3国当下已在走这一线路。越南对此积极性不高,但其实它能从该线路获益最多。这里存在一个相互沟通与协调问题。
中线主要是从云南出发经老挝,再南下到新加坡、印尼。这主要从国家层面来考虑,通过云南方面来推动,将来开通了,东线走不通,从华南至中南半岛国家也是可以走经云南方向的。西线也是从云南出发,经缅甸,再由缅甸往东到泰国,然后南下到新加坡、印尼。从经济和时间角度,华南走这一方向是成本最高的。
由于南海问题不容易解决,从中国与东盟海上合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实在不容易找到一个抓手,而从华南方向看,华南至新加坡、印尼走廊的建设则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
中国东南亚陆路互联互通:从华南到印尼
亚洲重视互联互通。推进互联互通,无论是中国的周边外交,或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中国东盟合作,都是一个重要的开放合作内容。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3项重点议题展开讨论,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议发表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互联互通作为会议议题之一。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成立,该银行将在亚洲互联互通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开展互联互通合作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其中“一路”就是建设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出资设立400亿美元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基金,以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中国东盟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建成黄金10年的基础上,下一步打造升级版,推进双方合作的钻石十年,其中互联互通就是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从华南到印尼。华南与东南亚海陆相连,陆地上广西、云南两省区与中南半岛连成一体;海上则隔南海与东南亚海上各国相望。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190万平方公里,人口有2.5亿。过去人们想到中国与印尼的合作,一般都是海上往来,从来没有思考过可以从陆上到印尼的交流合作。
笔者2003年提出了建设南宁—曼谷经济走廊的建议。2006年广西自治区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提出了中国东盟“一轴两翼”③合作构想,其中的一轴就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这些是华南东部到中南半岛的合作。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设想是华南西部从云南到中南半岛的合作,包括昆明—曼谷、昆明—新加坡经济走廊的构想。
笔者最近在思考中国与东南亚陆路互联互通合作时发现,其实完全有可能跨过马六甲海峡④,延伸至印尼,甚至一直通到印尼首都雅加达。这里关键的就是建造马印马六甲海峡大桥和印尼巽他海峡大桥。建设这两座大桥并不是笔者首倡,其实这是当地人早就已有的设想,只要将其与华南—中南半岛的交通合作对接起来就行。
早在20年前的1995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已经建议建造的马印大桥,以马六甲直落贡为起点,横越马六甲海峡后,经印尼苏门答腊的鲁峇特岛(Pulau Rupat)后直达杜迈(Dumai),全长127公里,马来西亚承建桥梁部分,长达48公里。大桥需要耗资125亿美元(约450亿令吉)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