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匹配供给与需求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的转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革,以往的粗放自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应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农村劳动力  人口转移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中农村转移人口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劳动力市场也由几年前的“用工荒”转变为当前的“找工难”,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形成的劳动力供给与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的劳动力需求出现错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当前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策略进行研究,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指导意义

为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的要求,党中央于2015年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新主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创造性改革新思路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也为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人口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研究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有利于跳出当前经济发展的短视思维,打破当前社会对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束缚,对提出一个长期的可持续调整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多,对城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农村劳动力人口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阻碍,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存在的内部制约。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供给却无法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一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多数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不能适应当前企业需求。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国企业纷纷改造以往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升级以往效率较低的生产设备。企业生产方式改造,生产设备升级的结果一方面增强了企业自身竞争力,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农村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7.88%,而与此同时我国城市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仅为1.88%,该数据显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在内在素质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在能力上的欠缺,即在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比较低时农村劳动力供给充足,因此专业技能及素质的不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内部制约。

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存在的外部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性缺乏一方面是由其自身素质相对较低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在转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盲从性所造成。根据在“河南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特征及趋势”项目中的调研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时因缺乏信息渠道从而多结伴而行,转移目的地多由领头者决定,对转移城市的就业需求及工作环境缺乏了解。这种状况下农村劳动力可能同时向某一特定区域,如北上广转移,也就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在空间上的错配,即某些区域中农村劳动力过于聚集,而另一些区域中农村劳动力稍显不足,因此相关信息渠道的缺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外部制约。

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存在的制度制约。调研显示,当前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也注意相关信息的收集,但最终仍选择同一区域(如北上广)的原因是该区域对农村转移的劳动力相关的务工政策和制度制定比较完善。自2014年国务院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各省市已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户籍问题提出了各自改革意见,着手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但由于各省市的自身条件的不同,对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的进度存在差异,因而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就体现出差异性,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效率,因此农村转移人口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制度制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对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生产要素的结构性调整以提供有效供给,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需求,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及连续性,以保证能在未来持续提供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但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能一味的考虑未来的发展而脱离当前的现实,应在考虑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前提下展望未来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因此在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问题上需要由浅入深、由近至远地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政策制度为引导的整体改革措施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一,组建农村转移人口培训网络,提升转移人口的内在素质。随着我国大力推广义务制教育,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但相较以往,当前农村转移人口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在劳动力市场出现错配现象,究其原因是当前农村教育体系存在缺失。为解决这一错配现象唯有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从源头入手,完善劳动力教育体系。就农村劳动力人口而言,有必要在原有义务制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融入城镇生活,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技能培训应以农村转移人口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公益性或非公益性人才培训机构为依托,最后由农村人力培训中心执行协调工作以保障技能培训的质量。

第二,构建农村转移人口信息平台,增加就业渠道。当前农村劳动力获取劳动力需求信息的渠道偏窄,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盲从性偏高,这就产生了大量的无效供给,降低了供给效率,因此构建农村转移人口信息平台势在必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的农村转移人口信息平台,可以一改以往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粗放型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在源头上提高供给侧的有效供给,提高劳动力人口转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率。农村转移人口信息平台应和东南沿海、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市场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人才需求地的用人需求及用人条件,再由政府组织符合相应条件的农村人口外出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农村人口自发外出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为用人地区提供合适的人员,从而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第三,完善农村转移人口相关制度改革,改善工作环境。农村转移人口相关制度改革涉及农村转移人口的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及随迁子女教育等与转移人口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深远影响。在农村转移人口相关制度改革中,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现行的户籍制度无视劳动力的能力素质对城乡劳动力进行了硬性区分,影响了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积极性,对我国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抑制。2014年我国已开启户籍制度全面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地情况迥异,进度各有不同,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有阻碍,因此完善户籍制度等农村转移人口相关制度改革将有助于建立合理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供给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为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农村人口转移的现状、特征及趋势”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55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改革》,2016年第2期。

②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年第2期。

责编/张蕾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劳动力   供给   需求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