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的禁锢,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来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与城镇差异较大,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最终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 社会保障 农村居民 消费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民居民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才能够免除农民生存发展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的消费。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我国人口的半数以上,长期以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焦点,并深深牵制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来看,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内需不足。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单一、粗放,不能够持续地拉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从过去依靠投资、出口转变到依靠投资、出口和内需的“三驾马车”相结合,来拉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消费不但受居民当前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居民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将直接对居民的消费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再分配环节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来缩小收入差距等问题,保障居民有可观的收入来稳定消费需求。而我国通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城乡二元经济发展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从根本上来对农村居民消费进行保障。
我国农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所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村本身经济环境的制约,我国的农村市场潜能还未能被挖掘和开发出来,农村消费总量虽然很大,但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比较低,再加上城乡发展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日益拉大,致使农村消费动力无法充分启动,这些问题都与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有关。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农村和谐稳定,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性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直接给农村消费注入动力,刺激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管理、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和生态环境等改革措施,解决阻碍城乡发展良好互动的内在问题,其中乡村城镇化发展是关键环节,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局面,改变城乡发展的二元经济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调动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面临的国情,导致社会保障发展又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包括:首先,我国处于新农村建设的利好大环境下,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有利于农村的经济繁荣发展,以及农村的整体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政府起积极主导作用,在物力、人力和财力等政策方面,对农村进行倾斜性扶持,这就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发展动力平台。以这个平台为依托,可以助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发展,拓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模式和途径,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大民生基础工程的投入建设。城镇化建设并不是侧重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个环节的建设,而是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建设,特别是从整体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那么,社会保障基础性项目就成了民生工程的重要项目,在政府的带动下,各方力量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将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带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再次,调动内在驱动机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必须首先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突破口,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这将有利于发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内在驱动机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包括:首先,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有所增长,农村老龄化人口的负担日益严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和组合,大量农村青壮年移居到城镇中,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龄化人口被留守在农村,这种农村劳动力分化和转移致使农村养老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也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的难度。其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土地收益转移,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大量的妇女和儿童留守下来。由于户籍制度等限制,农民工的劳动收入不够稳定,往往不足以维持农村家庭消费,再加上留守的妇女儿童收入来源有限,使得农民家庭基础生活保障得不到维持,不仅加重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负担,而且对农村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问题。再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的教育资源不平衡,一部分农村学生如果未能继续深造,就会被分流到社会中,加入到农民工行列中来。由于受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再加上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不到位,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然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这部分人未被纳入到保障范围之内,其结果必将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难度。
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困境的对策
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分配社保资金。国家财政支出着重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加大财政补贴和转移的广度、力度和强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健全农村老弱病残弱势群体救助保障机制;在分配社保资金方面,不能存在明显的地区分配差异,国家要制定统一的规划方案,进行统一的调整分配,适当对偏远地区和山区进行政策倾斜,以达到在社保资金方面缩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的目的。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农村社会福利的实惠性和广泛性。开展逐级、逐步进行的社会保障程序,采用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筹集资金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宣传,积极鼓励农民参保。同时,建立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以确保农村社会保障能够最大化地惠及农民利益。
建立健全科学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监管体系。设立专门的农村社会保障部门,形成专职专管的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工作效率;以网络为途径,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公开平台,一切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工作都要公开接受民众监督,形成有效监管机制,使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民主化、透明化和社会化。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法规。立法机关要根据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立足于农民的根本利益,制定一系列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和法规,从而在法律上确立对农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违法必究,最终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上顺利开展。
总之,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更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国梦。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注:本文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项目“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3y099)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①薛贺香:《城镇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村居民消费互动的实证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②施杨:《社会发展成果如何惠及农民工群体》,《人民论坛》,2016年第23期。
责编/张寒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