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不仅仅是具体操作层面上对于新闻事件的选择标准,而且要从根本上认识新闻对于人的有用性,并作为一种职业信念,直接与新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密切关联,其价值观核心即“以人为本”。新闻人以及媒体只有在这样的高度理解新闻价值,在实践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从事人民新闻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新闻价值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新闻业界发生了一些由于利益输送而制造虚假新闻的事件,甚至出现新闻寻租等严重问题。有学者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某些新闻人价值观不清晰。“无论‘标题党’还是‘鸡汤党’,无论‘乌龙新闻’还是虚假新闻,背后都是新闻价值观判断的失误……”①所以,新闻人的价值观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自新闻学诞生以来,新闻价值观问题一直是理论上的一个盲点。而且,自现代新闻学诞生后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理论界还很少从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层面讨论和建设新闻价值观。这种学术理论上的严重缺失,不利于新闻人树立崇高的新闻理想,坚定正确的新闻方向。尤其在全球化、市场化和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确立更为紧迫。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主要考虑新闻如何更好卖钱
讨论和研究“新闻价值”问题的新闻价值理论,和本文所要讨论的“新闻价值观”,虽然是共用着同一个字面的概念,但是其内涵却有着极大区别。传统的“新闻价值”概念,一般认为是指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而本文要讨论的“新闻价值观”,则是一种理念、信念以及人生观。
新闻价值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产生是新闻商业化的结果。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报刊的转型期,这时期的报刊开始从原来的政党报刊转变为商业报刊。西方的新闻价值理论也就在这种新闻商品化的社会背景中诞生的。从理论上较早研究新闻价值概念的是美国新闻学者沃尔特·李普曼,他在《舆论学》(1922年)一书中,从事变、惊奇、地理上的接近性、个人的影响和冲突等方面来解释新闻价值,旨在强调这样的新闻更具“价值”,确切地说也就是更具“交换价值”。此后,西方新闻理论界关于新闻价值的研究始终围绕着新闻“特殊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因为这样的研究更具实际操作意义,能交换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追溯“新闻价值”的由来,探究西方新闻价值的有关理论,可知在一切物品都已经成为商品的西方社会,对报刊业的运作同样遵循的是商品化的规律。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对“价值”的理解只倾向于商品的“交换价值”,研究重点不是阐释新闻价值的内涵,而是完全从商业目的和行为出发来研究新闻的“特殊素质”。用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的话来说就是:“在选择新闻时,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估量它的公众兴趣。我们在出版新闻时,须以趣味为大部分新闻的主体,理由是:惟有有趣味,才能使报纸富有吸引力,因而很容易卖出去。”
从西方早期对于新闻价值的概念解释以及基本观念来看,他们首先是考虑新闻如何更好卖钱,这样的出发点可以说从根本上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新闻为“谁”和怎么“为”的问题
新闻学在中国诞生的近百年来,新闻价值也一直是中国新闻学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但是,多年来的讨论和定义也大都是围绕新闻选择的要素和标准问题,仍未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高度,将新闻价值观作为新闻人的精神信仰。
那么,我们所研究的新闻价值观,其意义和内涵又是什么呢?首先,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所谓新闻价值观,就是指新闻人基于一定的整体社会价值观,而产生和树立的对于新闻业的一种信念或理念,是新闻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基于对新闻社会功能和影响作用的深刻理解,而抱定以新闻作为社会良心,作为社会航船的瞭望者,作为社会大众的代言人,而自觉树立的思想观念。
新闻价值观核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新闻为“谁”和怎么“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公共性”理论,强调公共服务方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应以此为灵魂建构整个新闻价值观体系,作为不断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内涵。
新世纪以来,我国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即是“以人为本”。只有坚守“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新闻人以及媒体只有在这样的高度理解新闻价值,才能更好地从事人民新闻事业,在市场化和新媒体特殊语境下,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服务,自觉成为党和人民大众的“耳目喉舌”。尤其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人文精神受到商品经济和技术理性的严重冲击,媒体向“钱”看的倾向以及低俗化、娱乐化现象较为严重,若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新闻价值观,新闻媒体的人文精神就会日渐式微。
以往新闻价值理论只把新闻价值概念解释为选择和判断新闻事实的标准(“标准说”),甚至只是作为衡量一个事实是否可以制作成新闻的具体要素(“要素说”)。即使也有“功能论”一说,也只是从新闻如何对社会发挥一定作用的角度肯定新闻社会价值,远未上升到世界观高度认识新闻价值,更未上升为新闻人终极性人生信念和理念。
而我们研究的“新闻价值观”,不仅要求新闻人在操作层面上掌握判断和选择新闻的标准,更要求新闻人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对新闻事业树立一种终极意义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工作者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也一定要结合我国新媒体语境新闻实践,对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中国化进行研究,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部分。
马克思一再强调的,“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和我国领导人在各阶段提出的新闻为谁和怎么“为”的理论内涵,我们可以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的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功能论、“受众中心”的传受活动论、“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论、“平民精神”的记者素质论、“社会主体”的媒介素养论,等等,以此支撑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个体系。
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具体理论的新时代特征有哪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②这些重要讲话,对我们在全球化和新媒体语境下,更加全面整体地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发展使得媒介功能延伸,社会透明度提高,媒体互动性增强。新媒体发展及社会各方面变化带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发展。与此同时,价值观问题也更为突出,如媒体为“钱”不为“人”,唯“上”不为“下”等,甚至用资本主义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所以,必须对以往这方面的表现、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批判,从理论上拨乱反正,把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化,使新闻人在新媒体语境下更明确树立科学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作者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导)
【注释】
①于洋、张音:《新媒体须治“七种病”》,《人民日报》,2015年4月2日。
②《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新华网,2016年2月19日。
责编/周素丽 美编/王梦雅 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