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不断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巩固其社会主义主体意识的地位至关重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必须优化传播路径,依靠互联网平台,并不断结合我国实际,以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快速兴起并逐渐普及,因其传播速度快、人人都能通过它发表对周围事物的看法等诸多优点而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当前,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多元意识形态汇集的平台。由于互联网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加之马克思主义建设在互联网领域的基础不稳固,这就给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带来挑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在网络中如何积极和正面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当前我国发扬马克思主义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互联网+”时代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8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6.56%。 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基于此背景,马克思主义传播也步入了新的模式。
互联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围的扩大。由于网络无国界,每一个用户都能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只要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互联网领域,也同样能被庞大的互联网用户所获取和了解。因为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各种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当前世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广阔的前景,使得马克思主义传播能够更加快速和有效。
互联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实效性的提高。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交互性。这是区别于传统媒体单向性传播的重要一点。互联网的交互性决定了不管是发出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一方都可以快速和高效地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这就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和时机,即人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邮箱等各种方式,并通过这些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这有别于通过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因此,能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的实效性,同时也让马克思主义以贴近民众生活习惯的方式得到广泛的传播。
互联网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吸引力的增加。如今,互联网传播中的视频、图片、音频以及文字相结合的多样化传播方式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新的传播途径。即通过将以前严肃和死板的传播方式进行改进,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制作成图片、视频、音频等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多样化,让民众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理论、观点及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领域的建设相对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方面,虽然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网站较多,但是内容大多还是沿袭了传统媒体的风格,不能适应网络的发展;功能方面,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网站功能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造成了人们在查询马克思主义资料时只能部分检索或者是无法检索相关内容;传播方式方面,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经营网络阵地时没有很好地发挥互联网交流性、互动性优势,马克思主义网站上的互动平台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方面,目前,许多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才年纪相对较大,不善于利用互联网,而对互联网操作熟练的人大多比较年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太深入,这就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人才匮乏问题。
互联网传播快、受众广、交流自由等特点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其他社会思潮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马克思主义通过传统媒体的传播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当互联网兴起之后,其他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互联网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信服力。社会舆论是保持一个国家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出现后,打破了政府传统的舆论调控方式。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过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形式参与并主导舆论,这对传统媒体下的舆论控制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挑战。由于目前政府对互联网舆论领域的调控能力略显不足,若不能对不利的舆论进行管控和引导,就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信服力。
“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的优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必须优化传播路径,依靠互联网平台,并不断结合我国实际,以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树立以人民利益为重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在不断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最强大的支持力量就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是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和认同的关键。因此,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诉求,并建立相关平台让民众充分表达其现实需求。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不断以人民利益为重,及时高效解决民众现实问题,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认可马克思主义。
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作用。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府保持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稳定的关键。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体地位,并指导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党和政府要在把握国际和国内宏观局势的情况下,不断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互联网阵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的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加快网络宣传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舆论“意见领袖”的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领域的宣传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能否紧跟时代发展。为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拔和任用一批精通互联网宣传的人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对互联网宣传人员的培训,不但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同时也提高他们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互联网技术,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二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人员的舆论引导能力。互联网上随时可能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如果这些突发事件被人曲解和利用,就会引起舆论的漩涡,产生不利的社会影响。如果此时马克思主义宣传中的“意见领袖”对舆论加以引导,不断引领网民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不仅能稳定网民情绪,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且还能借此加深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
创新宣传内容和传播方式。互联网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宣传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中抽象难懂的内容转化成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图片、漫画以及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在呈现的过程中既不应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反映大众的实际生活和利益诉求。只有紧跟时代发展和贴近人民生活,才能显示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时代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宣传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不仅能够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而且能够让民众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涵,并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作者为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孙娜 美编/ 王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