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术人生 > 正文

红楼内外的冯其庸先生

——送别冯其庸先生

【光明书话】

2017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中午12时18分,当代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仙逝,这一天离他的生日只差四天。而在2017年1月《光明书榜》上推荐的10种图书中,关于冯老的书就有两种,即《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老先生似乎了却了他的心愿,所以安详的离去。正如他的口述史所说,他的一生可谓历经风雨,而又波澜壮阔,他是一个靠“瓜饭”养育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师,是一个具有玄奘一样百折不挠取经精神而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师,冯其庸先生就是一个传奇。冯老的离去,震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人们的悼念,是对冯老的敬重,更是深切地感受到,这个需要大师的时代又少了一位大师。

提到冯其庸,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的确,冯其庸先生是以红学名世的。毫无疑问,冯其庸先生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他著述等身,学富五车,在他35卷《瓜饭楼丛稿》中,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究的著作就有:《论庚辰本》《〈石头记〉脂本研究》《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梦边集》《漱石集》等等。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红楼梦》思想艺术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他的许多著作文章都是新时期红学发展标志性的成果。

与《红楼梦》结缘四十多年

冯其庸先生与《红楼梦》结缘,首先是从研究曹雪芹家世与《红楼梦》版本入手的,他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尤其巨大。冯先生认为,研究文学作品,离不开“知人论世”。《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但《红楼梦》的创作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家庭往事的回忆、哀伤和思考,这就需要弄清作者家世,否则,其他方面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冯先生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确定了走历史文献考证和地面遗存调查相结合的学术道路,一辈子也没有放弃这种坚持。因此在进入曹雪芹家世研究领域的时候,他十分重视文献史料的发现考证与遗存实物的发现调查相结合。四十多年来,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一)他的重要学术著作《曹雪芹家世新考》以大量史料雄辩地论证了《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的可靠性,进一步确立了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二)他与著名清史专家李华先生发现了康熙二十三年未刊稿本《江宁府志》中的《曹玺传》和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中的《曹玺传》,为曹雪芹家世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解决了曹雪芹家世研究中许多重要问题;(三)在《清太宗实录》中发现曹雪芹高祖曹振彦原为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属下旗鼓牛录章京,据此人们得以确切地知道曹雪芹上世的旗籍、军职等情况;(四)他在河北省涞水县发现了五庆堂曹氏茔地,进一步证实了五庆堂曹谱的可靠性;(五)他通过对康熙甘氏家谱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五庆堂曹谱中三房与四房同出一源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曹雪芹祖籍确为辽阳而不是丰润;(六)他通过对现存辽宁省辽阳市博物馆中有曹雪芹高祖记载的三块石碑的研究,为曹雪芹祖籍在辽阳找到了重要的文物证据。冯其庸先生在曹雪芹家世史料上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有关曹雪芹及其家世的研究。冯其庸先生是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主要代表,他的观点已被绝大多数红学研究者所接受。

冯其庸先生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尤其是在《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早在1975年3月,他与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发现这就是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此抄本(包括未散佚部分)中避“祥”字、“晓”字的讳,因而考证出此抄本原是清怡亲王允祥、弘晓家的原抄本,而怡亲王又与曹雪芹家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的底本有可能直接来自曹家,这一惊人的发现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77年7月,冯其庸先生完成了《论庚辰本》一书,这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已卯本与庚辰本关系的学术专著。在书中他论证了现存庚辰本不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的,而是据己卯本过录的,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庚辰本特殊珍贵的地位。冯其庸先生还先后研究了甲戌本、甲辰本、列宁格勒藏抄本、程甲本等等,他第一次提出了甲戌本不避“玄”字讳的问题,肯定了甲辰本在早期抄本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他还论证了列藏本的底本确系脂本,他高度评价了程甲本的历史功绩。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在红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冯其庸先生十分注重对曹雪芹创作思想和《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千古文章未尽才》《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的时代及其他》《关于当前红楼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等重要论文,出版了《论红楼梦思想》等学术专著,对曹雪芹的思想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他指出,曹雪芹是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的批判是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的理想却是属于未来的时代。冯先生高度评价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他认为《红楼梦》是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因素的新的民主思想,《红楼梦》在思想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他说:“《红楼梦》里的理想人物,是代表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向的,他们在寻找新的人生道路而又不知从何找起。贾宝玉坚决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就是对旧的官方设定的封建时代的人生道路的否定……他们追求婚姻的独立自主、自由选择和尊重女性这两点,已是他们人生中的两个闪光的亮点了……所以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新人的思想内涵具有先进的历史动向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一对不朽的艺术典型,它闪射着黎明前黑暗中的一丝晨曦。”冯先生对《红楼梦》思想倾向的定性,在新时期红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冯先生还十分重视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他明确提出,应该把读没读过《红楼梦》作为衡量人们文化素养的标志之一。

冯其庸先生不仅以其丰富的著述确立了他在红学史上的地位,更在于他是新时期红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1975年,冯其庸先生参加了《红楼梦》校注小组,这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是一个重要转折,因为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红楼梦》和红学就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当时《红楼梦》校注组组长是著名诗人袁水拍,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和冯其庸先生担任副组长,尔后不久,就由冯其庸先生实际负责全部业务工作,在以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冯其庸先生一直主持着这项工作。他和校注组的专家学者历经坎坷,克服种种困难,于1982年将《红楼梦》新校注本交付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红学史上第一次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注排印本,从此广大读者有了一部更接近曹雪芹原著并详加校注的《红楼梦》读本,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至今这部“新校注本”发行量已达500万套,成为当今最具影响、最为普及的《红楼梦》通行本。1979年,冯其庸先生还与一些红学研究者创办了大型学术专刊《红楼梦学刊》,冯其庸先生与王朝闻先生任主编,后又与李希凡先生共同担任主编,冯其庸先生为学刊的生存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红楼梦学刊》创刊至今已有三十八个年头,发表红学文章数千万字,在培养红学队伍,团结红学研究者,繁荣红学事业诸方面,起到了纽带和推动作用。1980年8月,冯其庸先生还与其他红学前辈共同发起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成立中国红楼梦学会,他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先生是建立中国红楼梦学会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1985年在贵阳举办的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冯先生当选为会长。在冯其庸先生的领导下,中国红楼梦学会参与组织了数十次全国性的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和三次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对红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冯其庸先生还曾两次赴美讲学,参加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举办的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率团赴新加坡举办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带领专家组赴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红楼梦》,他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为把《红楼梦》和红学推向世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新时期红学发展几乎所有重大的活动都与冯其庸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红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冯其庸先生的名字已与《红楼梦》、与红学紧紧地联在一起。毋庸置疑,冯其庸是新时期红学第一人,他对新时期红学发展作出的贡献无人能比。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冯其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