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我们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深化生态改革,弘扬生态文化,继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迈出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坚实步伐。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体系。坚持保护优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切实发挥江西作为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植树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强“五河一湖”流域水系、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各类废气排放,加强城乡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实施生态产品提升行动,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产品,建设生态城镇,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多生态福祉。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8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大力宣传“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形象,重点打造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旅游接待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23.5%、37.1%。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902个。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打造1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初步构建了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探索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生态利益公平分享制度,出台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首期筹集资金20.91亿元,成为全国流域生态补偿覆盖范围最广、资金筹集量最大的省份。探索跨区域补偿模式,与广东省签订了东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创新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水权、矿业权、碳排放交易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萍乡市山口岩水库跨流域水权交易成为全国首例政府、企业多主体参与交易的成功案例。加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拥有5个国家级生态县、22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60个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和16个省生态文明示范县,形成了齐心协力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必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更不能让老区人民掉队。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我们坚决贯彻总书记指示,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追求,持续深入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建设,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要求,有序有力有效地加以推进。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发展脱贫、保障脱贫、健康脱贫,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着力激发内生动力。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严格贫困户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注重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强化组织保障,明确提出“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要求,贫困县正职保持稳定。以县级为实施主体,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全省有7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00个贫困村退出,井冈山市和吉安县2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
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坚持不懈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2016年,全省共筹集财政资金1200亿元,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8个方面50件民生实事。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率先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22%。棚改开工17.1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0.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2.78万户,建成9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投入172.11亿元,全面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9%,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法治江西、平安江西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投入近8亿元建设前端视频监控设备,划出城乡网格化管理网络13.5万个,健全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向基层延伸,建成运行五级综治中心,健全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成功协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部署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