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时间明确,各地如何应对?
政在协商(cppcc_china)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省份着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十三五”时期土地资源整合利用规划》,北京市初步划定生态红线区面积约12000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的73%。
初春时节,走进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满眼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11.9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2%。”青原区环保局副局长王昭荣告诉记者,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这一区域就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禁止一切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陆军介绍说,从2012年起,环保部就开始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也开展了相关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份都已开展了这方面工作。江苏、天津、江西等10个省份已公布本地的生态保护红线。吉林省还计划将东北虎豹生态廊道和白鹤、丹顶鹤等候鸟迁徙栖息地区域等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区。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委员、专家怎么看?
陈吉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留住绿水青山
环保部网站2月9日刊发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署名文章《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文章指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留住绿水青山的战略举措,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大支撑。
他说,《若干意见》突出体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遵循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改革思路,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目的是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包括引言和四个部分,共19条。领会好、把握准《若干意见》的要义和总体部署,才能执行好、落实好。
改革贵在创新,成效重在落实。要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若干意见》,确保生态保护红线既划得实、能落地,又守得住、有权威。
成岳冲: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统筹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岳冲建言要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合理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规模,并强化法律效应,健全管理体制,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统筹机制,可成立由环保、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组成的生态红线管控工作协调小组和综合决策机构,协调处理生态红线管控中出现的问题。
高吉喜:优化设计,提高生态保护红线成色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也对《意见》进行了解读。作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技术组组长,他率先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理念、红线划定的关键技术环节和技术流程,研究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
他说,正如《意见》中指出,生态保护红线要实行严格管控。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若有变动,需经过科学评估与严格行政审查。这种设定,也显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严肃性与法律性。并通过优化责任制度设计,提高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红线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