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珠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17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第二季)受到全国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刷爆朋友圈的热门话题。它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又一档十分成功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汉字、中国成语、中国谜语、中国诗词,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构成,这些节目的受捧,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现代中国人生命和生活中最为隽永的精神存在,是全世界华人联系中华文明母体的永不割断的精神脐带,是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的精神标识。
然而,在欣赏热播节目、追捧热门新星的同时,人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一系列问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会不会随着节目播罄、星光渐淡而日渐消退?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深植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并使其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鉴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若要获得这种力量,则必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变得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这就需要有组织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力量来推动和保障它的传承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恰正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意见》认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及其内涵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进行了高度凝练和综括,认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它还全面部署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七大任务(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要求围绕任务提供保障措施(提供组织、政策、法治保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意见》通过系统阐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清晰地勾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版图及其传承发展的线路图,从而为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行动方案。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十分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多次讲话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历史与理论关联;系统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有机构成和精神实质;坚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肯定态度;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给养;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意见》的颁布,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真贯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总之,在经济现代化、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倾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在中华大地的交流交融交锋会更加频繁,这就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意见》的颁布,体现和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时势、深得民心,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切实转化为文化自信的现实力量制定了行动方案,必将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快速形成,进一步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