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需求
“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必须是绿色发展道路。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荣,关键在于发展,而“一带一路”与时俱进的发展应是绿色发展。首先,绿色发展已是时代发展趋势。因为,资源日益缺乏和生态日益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新亮点。其次,“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对绿色发展本身存在现实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发展活力相对比较充分,后发优势较为强劲。但是,受到工业化负面效应的影响,高投入、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模式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倡导人类适应自然客观规律的生态观。“一带一路”沿线的所有经济体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要时刻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切不可盲目开发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坚持绿色普惠的民生观。“一带一路”建设必须注重民生的建设,而绿色发展是新型的民生观,理应纳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其一,“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经济,惠及民生是重要的目的,而绿色发展则是实现民生普惠发展的基本支撑。其二,“一带一路”的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生态、环保,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广大人民的民生诉求,生态的发展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基本内涵,是民生获得感提升的关键。
绿色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思路
“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输出产能绿色化。解决产能过剩是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下,我国各级政府将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不少地区通过提质增效化解产能。但是,并没有解决黑色的过剩产能。黑色过剩产能势必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化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等。这些产业的碳排放量与污染排放量较高,远超过其他产业。因此,要坚持输出产能的绿色化。一是对过剩产能进行绿色化改造。二是开发输出绿色优质产能。
“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基建项目低碳环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先行建设,大规模的基建项目给绿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基建项目要坚持绿色化发展原则,尊重大自然,尽量不去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更不能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
“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生态保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意味着我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工厂,或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在“走出去”过程中,我国要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带一路”的东道国,我国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各国对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不断加大,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对外投资,应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只有加强生态保护,才能赢得沿线国家的支持与信赖。另一方面,我国“走出去”企业要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根据环境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积极配合东道国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维持我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带一路”建设要鼓励环保产业“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方案的实施,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为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攀升,为“走出去”提供支撑。因此,我国环保产业应积极“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大战略。
绿色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制度保障
实现“一带一路”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也要有长远谋划。而要加快促进绿色发展融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真正实现“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第一,应建立国际规范化的环保标准制度体系。在绿色发展下,“一带一路”建设就应有符合国际规范的环保标准。首先,在产业准入方面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环保标准体系。“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都有显著的差异,对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多方的合作都应在符合国际规范的行业环保标准下进行,而且要尽量从严执行标准。其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根据国际最新的环保技术和政策。这一点虽然对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带来较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也能为我国创造新的发展动力,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应建立绿色化的信贷制度体系。绿色信贷,就是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根据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和生态环境政策,对污染型企业的新投资项目在信贷方面设置较高的壁垒,对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制造、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项目积极提供贷款并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建立绿色化的信贷制度体系,引导金融行业科学合理地将资金配置到行业领域,推动经济主体走循环经济之路,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维持生态平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与“一带一路”可以作为一对“孪生兄弟”。“亚投行”的成立,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区域性融资大平台,严格秉承高效、透明、便捷、绿色的原则,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应建立绿色化的基金投资制度体系。基金,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积极地引导基金的绿色化投资,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有力武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重要的基金平台包括“亚投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丝路基金等。在各种基金方面,国家应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安排,促使行业项目的重点投资领域倾向于节能环保方面。而在基金来源上,可借鉴公积金的模式,按照各国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方面指标衡量企业绿色绩效,并根据绩效结果确定基金缴纳份额。
第四,应借助绿色制造的国家战略来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制造与“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要以我国生态文明成果带动“一带一路”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中国制造2025》视绿色制造为核心之一,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建造绿色工厂、加工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评价、实施绿色战略。绿色制造战略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绿色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可发挥绿色制造的先进技术优势,有条件也有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绿色制造业合作园区,打造绿色制造发展,提升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刘贺青:《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原则及保障》,《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