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发展商贸流通业,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核心提示: 商贸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枢纽,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我国应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推进商贸流通的现代化,实施商贸人才配置的市场化战略。同时,也要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技术革新,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商贸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基础产业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是推进产业一体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商贸流通产业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将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资源在区域内部达到优化配置。

信息技术的飞跃推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化交易方式降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成本,电子商务网店不断建立,和大型购物中心、仓储式超市、大卖场、百货店等组成了较为完善的业态结构体系。多元化业态的建立,促进了商贸流通市场的信息化管理,使商贸流通企业的交易和物流更加方便。商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带动了上游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销售企业,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商贸流通业态结构的多元化,加快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高了第三产业在整个GDP中的占比。

区域经济一体化取消了对商品流动的限制,区域内的经济政策逐渐协调,但同时,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均衡现象也日益显著,这体现为:区域经济越发达,流通发展水平越高,且城市和农村的商贸流通组织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地区,外资商业比重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国际化明显;而农村消费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承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商业设施,商贸流通市场的小型零售组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城市和农村的商贸流通企业组织集中度不能对接,亟需区域经济协作来实现商贸流通的城乡统筹。

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综合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使用流通规模、流通效率、流通结构和信息化水平等指标来衡量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建立了反应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潜力的检测体系。商贸流通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推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随着商品流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商贸流通业已经逐渐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引导性力量。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

其一,商贸流通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跨区域发展的商贸流通企业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迅速增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8亿元,扩大到2014年的27.19万亿元,近3年的平均增速达到了20%。商贸流通产业提升了相关产业的整体收益,提高了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但是,地区之间的流通规模差距增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也加大了商贸流通业的管理难度。

其二,商贸流通方式现代化,流通机制市场化。目前,在流通方式上,我国商贸流通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广泛运用于商贸流通市场,在流通业的发展中实现了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网络信息反馈等功能,电子商务交易额比重增加。商贸流通的物流方面正逐渐实现由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化物流配送的转变,开始建立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增加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使商贸流通方式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并形成了多层次的物流体系。

同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商贸流通市场结构不合理,商业业态结构不够完善。我国商贸流通市场结构不断调整,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大了城市商贸流通市场的要素流动,但流通市场对区位聚集依赖性较强,城市交通拥挤的负效应导致流通市场结构出现分散化倾向,不利于商贸中心的建立。而农村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小型商贸企业经营困难。整个流通市场结构呈现“两多两少”的局面,即单一流通网点多、零售市场多;综合型网点少、专业市场少。此外,我国的商业业态结构不完善,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商贸流通的传统业态层次低、效益差,极大地制约了商贸业的自主创新。

其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流通产业的地区差距加大,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合理,拥有较为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商业氛围浓厚,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其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次于东部地区。西部内陆地区城市人口少,商贸流通发展内动力不足,流通水平相对落后。但西部地区环境压力较小,普遍拥有丰富的土地和能源资源,商贸流通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市场环境体系建设、流通主体、商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

加强流通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体系建设。商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是商贸业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建立商贸流通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政府部门应在商品流通组织形式、商品市场调控体系等方面做好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制度。此外,还应加强商贸流通的法治建设,为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共同的行为约束准则,坚决打击各种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参与监督商贸流通市场的程度。构建商贸流通业战略协调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及时收集商贸流通领域的基础数据,确保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最终建立健全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积极创新商贸业态,培育多元流通主体。一是引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进入农村地区发展,减少农产品“卖难”与工业品“买难”同时存在的现象,带动农村商贸发展。二是构建城乡连锁经营体系。依托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市场传统流通模式的变化,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推广农贸市场超市化,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建立农村连锁超市,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构筑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商贸格局。三是形成电子商务体系。做好商贸流通网点的建设,完善商业网点布局,建立多层次的商业空间网络体系。培育多职能的行业门户网站,规范发展虚拟经营,从而扩大居民网上消费。

加快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商贸流通信息技术的投入,政府应对商贸流通业信息技术创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加快商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升级。在物流方面,商贸企业通过与传统物流商合作,推进网上商贸信息和商务平台的建设,促进电子物流的集约化发展,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做好商贸流通的信息采集与发布工作,建立商贸流通信息平台和有效的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完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增加流通运输工具、扶持商贸流通市场安检设备建设、加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国内商贸流通相关技术与国际标准对接。

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商贸流通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面对流通业市场结构不合理、业态结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我国应积极扩大内需,提升城乡消费市场潜力,适时制定和调整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政策,构建规范有序的流通市场。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

【参考文献】

①徐乔梅、梁芷铭:《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选择》,《商业时代》,2013年第13期。

②李杨超、祝合良:《中国流通现代化区域性差异实证分析化》,《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第10期。

③宋则、王京:《新时期流通业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调整》,《财贸经济》,2002年第11期。

④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财贸经济》,2006年第7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流通业   血脉   实体   商贸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