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传统文化现代化需清除哪些障碍

核心提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华传统文化要想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文化魅力,就需要不断加快现代化步伐,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努力吸收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加大文化创新力度。

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反作用力。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积累了众多智慧成果和文化结晶,这些既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更是华夏民族发展进步的文化财富和文化动力,必须要格外珍视和精心呵护。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它塑造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信仰,是维系亿万炎黄子孙的根本纽带,并曾经创造出农业文明时代最为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宝贵贡献。

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个人价值追求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加之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华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一些人盲目地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不断加快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彰显中华文化的内在魅力和重要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价值体系构建和价值导向方面的作用,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质和独特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是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发展信心的强化和巩固。当前,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国家、民族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频繁,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多领域应用,一些西方的腐朽价值观不断涌入,这些不良思想在我国民众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追求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争夺思想政治领域的“话语权”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努力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更好地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抵制西方鼓吹的负面价值观以及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期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在各个领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如今,我国早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文化这一内在驱动力。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包括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复兴,还包括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解决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困境和不足,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凝聚内在动力。

落后思想、负面思想、体制束缚的存在,是传统文化现代化道路中的“拦路虎”

落后思想依然存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凝聚智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落后思想,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伦理思想、“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等。这些落后思想长期存在,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影响较为深远,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此外,这些思想也与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价值体系的建构格格不入,很有可能会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起到阻碍作用。

负面思想的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贸交流的加快,我国思想意识领域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负面思想。其一是全盘西化的思想。这一思想认为,只有西方的科技文化才是先进的,一味轻视、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其二是盲目的复古思想。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有专家学者开始提倡“复古”,“国学热”“祭孔热”等活动开始受到民众的追捧,这些活动对传统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本无可厚非,但不加辨别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照单全收,也不符合传统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文化体制的束缚。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仅需要思想和理念上的现代化,更需要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代化,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文化体制滞后。当下,大量外国文化产品的涌入,对我国原有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我国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原本存在的缺陷,更是进一步制约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步伐。次之,是文化生产力水平不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制作水平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此外,在文化产品的制作、包装、营销和宣传上,我国也表现出滞后的一面,影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实现要注重体现“三性”“三借鉴”和“三加强”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要注重体现先进性、时代性、传承性。一要注重体现先进性。由于地域、投入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已经面临着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困境,对此,我们应加大发掘、保护和传承力度,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能够不断发扬光大,不断体现自身的先进性和感召力。二要注重体现时代性。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理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完善发展,不断加强研究探讨和理论探索,紧密结合人民需要和时代发展,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内涵。三要注重体现传承性。传承发展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要加强校园教育,通过在校园里开设传统文化课等方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还要注重普及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不断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增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群众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要积极做到“三借鉴”。首先,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世界文化宝库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凝聚和结晶,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要注重从世界文化宝库中获得能量,要充分借鉴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变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其次,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文化现代化的步伐相对领先于我国。同时,在西方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所需要的。再次,要注重借鉴西方文化变革过程中所经历的失败和错误,对产生的经验教训要深刻汲取,避免重蹈覆辙、重走弯路。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要注重实现“三加强”。第一,要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运用积极的手段,加强对文化体制机制的革新,摈弃那些不适合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阻碍因素,注重释放文化市场的活力,为传统文化现代化扫清体制机制的障碍。第二,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最终要通过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来实现,如果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深入千家万户和人们的生活中,那么传统文化现代化就沦为了一句空话。要注重提升文化产品制作的整体水平,从人才引进培养、科技能力提升、宣传包装推介等各个方面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实现与世界文化市场的接轨。第三,要对文化产品进行有效监管,注重督促引导文化市场生产主体输出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营造健康的发展氛围。

(作者为河北金融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陈石明、欧祝平:《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思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②任丽梅:《“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再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0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温祖俊]
标签: 传统文化   现代化   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