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师渠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
一个时期以来,以肆意歪曲历史、抹杀历史真相为主要特征的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混淆视听,企图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为了正确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我们特邀请有关学者进行学术对话。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的学术研究、大众媒体中有哪些表现?其泛滥会带来哪些危害?
郑师渠:历史虚无主义最初是以学术研究的形态登场的。一些人打着“理性反思”“重新评价”“还原真相”“范式转换”等幌子,大做翻案文章,试图“重新改写历史”。他们否认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否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脊梁;歌颂改良,否定革命,尤其是极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则不遗余力一味抹黑。他们是非颠倒,吹捧袁世凯之流,贬抑孙中山;为帝国主义涂脂抹粉,向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英烈大泼脏水。继所谓的学术研究之后,历史虚无主义渗入大众传媒并不断扩展。一些历史文学、影视作品,为满足所谓的剧情需要和吸引眼球,不顾历史真实而随意编排杜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已经荡然无存。这些作品对国人的历史认知产生了严重误导。这种发端于学术界、经大众媒体放大后渐次蔓延至社会各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一时成了不容轻视的社会思潮。“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究历史虚无主义之本质,是由否定历史入手达到否定现实的目的,即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于沛: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是丑化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歪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历史虚无主义污蔑中华民族是“愚昧”“丑陋”、充满“奴性”的民族;认为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是“狭隘民族主义”,只起到了“破坏”作用,因此应“告别革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二是诋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篡改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史。历史虚无主义通常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以所谓“口述”“回忆”“揭秘”“重评”等形式,全面否定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三是诋毁领袖人物和革命英雄。不仅对孙中山等历史伟人抹黑贬损、造谣中伤,还对革命英雄肆意攻击谩骂。四是“虚无”马克思主义学说。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遭到批判之后,反诬马克思主义是“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不过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旧调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的重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政治思潮,尽管表现形式和内容不一,但都有明确的政治指向和政治诉求。历史虚无主义在学术研究和大众传媒中的泛滥,必将消解人们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
杨军:作为一种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有学术、文艺、舆论等多种表现形态。其中,学术形态是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一部分研究者背离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根据一些史料重新解释、建构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从而全面解构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结论。在这种形态下,历史虚无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理论观点。文艺形态则是在文学、影视等作品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历史事件情节的叙述等,把学术形态下的核心理论观点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以鲜明的倾向性引导受众。舆论形态则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在大众传媒中炒作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相关话题,借势传播其核心理论观点;利用各种大众媒体持续推送支撑其核心理论观点的信息,包括日记、回忆录、人物传记和国外研究成果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内容,但实质是政治思潮,目的在于消解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已经在社会思想领域造成一定影响,不仅导致人们历史观和历史知识的混乱,将“恶搞”“戏说”和“重评”下各种碎片化的“历史事实”当作历史真实,而且破坏了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