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关于公众对改革发展预期情况的调查

调查结果

●公众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改革发展密切关注,并表示城乡发展、经济转型、法治建设、党风廉政、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推进速度、发展成效超过他们的预期。

●在个人生存发展现状层面,超过半数受访公众表示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创业就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和文娱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超出自己的预期。

●不同群体对于改革成效的评价有所差异,“80后”和生活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受访公众认为超出预期的改革领域最多;体制内群体对社会地位的超预期度高于体制外群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现状各方面的评价越高。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18日-11月28日。

调查方式:互联网发布+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电子问卷。

样本构成:共收回10059份有效问卷,其中74.40%的问卷通过手机提交,25.60%的问卷通过网络链接提交;58.75%的受访者来自直辖市、省会或副省级城市,1.80%的受访者来自海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71.30%的受访者是“80后”“90后”;69.19%的受访者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载中国发展的历史担当,秉持改革创新的智慧勇气,肩负起亿万人民的期待重托,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新局面。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到“中国梦”的引领,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新发展理念到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完善,新战略新举措落地生根,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赢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拥护,国际国内各界高度认同、广泛赞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等各界人士向我们反映,十八大以来各领域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之显著,很多都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公众此前的预期。那么,究竟有哪些领域的改革发展成就超出了公众的预期,各界对此如何认识,如何评价,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超预期情况是否存在差异,有哪些共识和规律性特点?带着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哪些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超出公众预期”大型问卷调查。

多个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超出公众预期,且突出体现在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领域

以50%为临界值,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公众对城乡发展(62.69%)、经济转型(62.35%)、法治建设(55.74%)、党风廉政(55.53%)以及生态环保(51.20%)给予较高评价,并认为上述领域的改革超过预期(如图1所示)。

1

在城乡发展领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令世界瞩目,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0%增加到2015年的56.10%。按照这一速度,我们可以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城镇化率从30%到60%的跨越,而这一过程,英国用了180年,美国经历了90年,日本则用了60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进入快车道,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与保护、户籍制度与医疗保险等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极大改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此次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不同收入水平的各个群体都极为关注城乡发展,62.69%的受访公众认为城乡改革发展超过预期。有专家表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统筹谋划,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协同。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压力下,依然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色发展之路,这也是受访公众认为当前的城乡发展超出预期的原因所在。

此次调查中,经济转型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域的受访公众均认为经济转型的成效超出预期,其中来自省会城市(70.21%)、研究生以上学历(67.33%)以及收入水平在12000元以上(59.07%)的受访公众对此评价更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协同布局、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逐渐强化,这些改革成效直接惠及百姓生活。

在法治建设领域,十八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此次调查中,55.74%的受访公众认为当前的法治建设超出预期,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及月收入在5000-7999元之间的群体选择比例更高,这表明公众对当前法治建设成效的高度认可,也体现出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坚定信心和期待。当前法治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法治的权威性,明确了更加科学的法治推动机制。在当前的法治实践中,通过强化司法判决的切实执行维护宪法权威,也坚定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就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从现有成果来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都已取得显著成效。调查结果也显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超过公众预期,其中党员干部(58.9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2.39%)、收入水平在5000-7999元(63.36%)等群体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评价最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超出公众预期的成效,不仅仅是因为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同时也在严明党纪、强化责任的过程中,展现出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中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一些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都旗帜鲜明地释放出有责必问、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不仅肃清党员干部队伍,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更重要的是给公众树立起更加坚定的信心。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现代国防,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一系列大国外交、全球治理和现代国防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得到国际国内广泛认同,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天下情怀、宽广的战略视野、高超的驾驭能力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由衷赞誉。但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这些领域改革发展成就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有关专家对此分析指出,现代国防、大国外交等领域宏观性、战略性、全局性强,与普通公众日常生活相对有一定距离,大多数公众还是更加关注与切身利益有着最为直接而紧密联系的改革发展成就,更加关注经济社会政策在在具体实施层面、执行层面的变化和改善。

个人生存发展层面,生活、健康等多个方面超出公众预期,但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个人生存发展现状的各方面中,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创业就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和文娱生活六方面的变化均超出了多数公众(超过半数)的预期。其中,有63.67%的受访者表示生活条件的改善超出预期,59.75%的受访者表示自身的健康状况超过预期,59.06%的受访者表示创业就业情况超出预期,56.33%的受访者表示发展机会超过自己的预期,52.8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超过了预期,51.12%的受访者表示文娱生活的改善超过了自身的预期(如图2所示)。

3

在上述六个方面中,生活条件的超预期度(超预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位列第一。生活条件涉及吃穿住用行等直接关系民生问题的方方面面,是衡量公众生存现状的较为基本和重要的指标,超过六成的受访公众表示生活条件超出自己的预期,这表明多数公众对生存现状的满意度较高,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切实取得了成效。

超预期度位列第二的是健康状况,这一方面与近几年来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近年来具体表现为“健身热”和“养生热”)有关。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保障等多方面勾画了健康中国的前景,让公众未来的健康状况有了更为坚实的保障。此外,创业就业和发展机会超出公众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政府的简政放权和对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文娱生活的超预期则表明了休闲娱乐产业和文化产品越来越能满足多数公众的需求。

“80后”和生活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群体,超预期的方面最多。如前所述,当一个群体选择某方面的人数超过半数时,我们就认为该方面的变化总体上超出该群体的预期。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出生于其他年代和生活在其他居住地的人,“80后”和生活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群体超预期的方面最多,且各方面的超预期度(超预期人数占该群体的比例,下同)均较高。

对出生年代和个人生存发展现状的超预期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可发现,在“80后”群体中,表示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创业就业、发展机会和文娱生活七方面的变化超出预期的受访者均超过半数,占比分别为52.24%、57.98%、68.64%、64.81%、64.74%、62.75%、57.40%。而出生于其他年代的群体,则分别有一至六个不等的方面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并且在每一方面的比较上,各群体内超预期人数的占比也低于“80后”群体。调查过程中,也有“80后”受访者表示,作为当前工作单位的生力军,对个人和社会整体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对日常居住地和个人生存发展现状的超预期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可发现,生活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群体,其中表示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创业就业、发展机会和文娱生活七方面超预期的人数均过半,占比分别为55.05%、61.92%、69.32%、67.55%、65.29%、62.51%、58.78%。而生活在其他地方的群体则分别有一至六个不等的方面超出各群体多数人的预期,并且在每一方面的比较上,各群体内超预期人数的占比也低于生活在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群体。

体制内群体对社会地位的超预期度高于体制外群体。有52.85%的受访公众认为自身社会地位的变化超过了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对工作单位性质、职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超预期情况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仅有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以及集体)企业工作的三个职业群体,其对社会地位的超预期人数过半,三者的超预期人数在群体内的占比分别为59.97%、57.82%和59.63%。由此可见,对自身社会地位超预期的受访者更多地分布在体制内。此次调查所得的社会地位超预期情况是受访者自我评价的结果,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基于社会(他人)评价的情况,即社会声望,这是衡量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两个主要的指标是财富和权力。现实中,仍有人认为在体制内工作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好的福利待遇甚至是更多的权力,同时这一想法也多少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然而认为体制内的人有更多的权力则是一个误区,因为体制内的人或许可以依法履行公权力,但绝不能仅因体制内的身份而获得更多的私权,否则就是滥用权力,会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现状各方面的超预期度越高。调查结果显示,受过初中及以下、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的四个群体,对文娱生活的超预期度分别为44.16%、46.53%、52.50%和57.45%,对创业就业的超预期度分别为54.11%、55.40%、60.56%和61.87%,对发展机会的超预期度分别为52.38%、53.58%、57.35%和59.01%。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四方面,在受过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及以上教育的受访公众中,也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则超预期度越高的规律。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公众对生存发展现状评价的重要因素,而超预期度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公众对生活的满意度,故依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对提高公众的现状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在广大基层落实落地

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实现服务终端和改革效果向基层延伸。顶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确保各项改革逐步推进的基础和前提,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做到“老百姓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推进什么”,因此,应当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将社会资源下沉,通过治理终端向基层的延伸,实现改革成果普惠公众的效果,同时更好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从此次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也不难看出,当前公众对于改革成效的获得感有所不同,各有侧重,这也表明未来的改革还是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制度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地生根。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是未来改革发展实现新飞跃、取得新成绩的重要引领,需要通过完善的体制机制确保改革路径科学合理和改革成果卓有成效。当前,不论是经济转型、城乡发展,还是法治建设、党风廉政,虽然现有改革成效超出公众预期,但是未来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将面临更多元化的需求,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将改革的实际效果巩固下去,并在长期的坚持中,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从而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攻坚克难推进各项改革,让更多民众共享深化改革的红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的、不懈追求的人们”。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总结现有改革的成绩与经验,才能更加坚定地向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今后,应在各级各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脱贫攻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热点问题,把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作为改革发展的目标,调动各方支持、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百姓共享更多改革的红利。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于晓萍、刘斯影)

责编/宋睿宸    美编/李祥峰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公众   改革   情况   调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