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分享经济给社会治理带来哪些助益(2)

“一改”:多元角色改善社会关系供给弹性

随着弥补制度短板作用的日趋显现,共享经济除了推动实现“三降一去一补”的任务目标,更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建设中的本质任务环节—“一改”:即改善异质社会群体间的供给弹性。社会治理的核心与最终指向都是作为个体的人。传统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因为职业标签等或许存在较大的社会地位差距,这些个体在社会网络或阶层中的角色标签与刻板印象都是阻碍社会横向流动与纵向沟通的主要原因。在分享经济条件下,分享经济的“模糊身份”与“产品社交化”属性使个体可以拥有多元的社会角色,社会个体因此能够凭借多元身份获取不同的社会体验,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相互理解,实现个体间的“同情共理”,实现群体的“跨界合作”。这对于不同群体消除集体偏见、打破阶层固化、缩小认知差异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分享经济赋予了个体多元的社会角色,为增进不同群体的社会互动,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有机团结提供了可能。这种改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官方的认可,国务院在2016年11月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与《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通过正式文件对社会个体通过从事复数职业、分享认知剩余获得经济收入的社会行为(如网络主播、科研人员从事社会兼职)表达了政策认同与价值导向,起到了重要的首肯效应,在实践发展与规范管理上具有积极意义。

分享经济为新形势下改善群体间社会关系、提升社会信任提供了重要突破口,使个体通过分享网络实现利益共享、资源互换,促进实现更高层次、更自由的社会流动。这种更具弹性的社会关系以跨群体的纵向合作为基础,以个体为基本单位。分享经济下,合作是个体获取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马丁·诺瓦克在《超级合作者》中指出,“合作是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的第三个进化原则”。人生来便是群体性动物,众人互相依靠,彼此互惠,不同文化体、不同国别、不同阶层中的个体由此实现真正的互联。诚如比尔·盖茨所说:“一个人永远不要依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

综合来看,分享经济能推动实现社会治理供给侧的“三降一去一补一改”:降低社会产品供给的边际成本,降低社会剩余交换的交易成本,降低社会产能的无效供给;去社会供给的中心化;弥补社会正式制度的短板;改善社会关系弹性。这种推动作用的持续则基于四个条件:第一,经济保持平稳以维持社会剩余;第二,信息交换速度与效率快于物质分享速度;第三,对社会产品高质化与多样性的新需求;第四,制度创新供给使分享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从“行为”到“经济”的转变。或许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所说的,“分享经济将催生一个‘零边际成本’的社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

【参考文献】

①童潇:《加速扩大社会治理的有效供给》,《解放日报》,2016年2月4日。

②唐双捷:《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文汇报》,2016年5月15日。

③黄先海、王煌:《治理体系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光明日报》,2016年7月11日。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助益   社会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