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L型经济走势下中国区域经济该怎样布局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L”型发展阶段,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我国将逐步发展形成多个区域经济带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转折等。我国要把握当前区域经济新形势与新变化,结合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长江沿线经济区域以及北方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L型经济  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带  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L型经济发展趋势,并不是说经济发展原地踏步,也不是说我国经济增速一直处在较低水平。L型是调结构、促转型的必然选择,是为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困难和挑战,扩内需、去产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健康可持续增长的积累过程。

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L型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必将发生明显变化: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虽然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沿海地区仍然是吸引境外投资的重要区域。

将逐步发展形成多个区域经济带。东南部沿海经济带:沪深高铁全线贯通后,连接起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4个自由贸易区域,给东南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将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带;东北地区经济带: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持续发力,东北地区从工业3.0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过程中,将形成自黑龙江北部到辽东半岛的纵贯东北三省的经济带;黄河区域经济带:东起黄海西至新丝绸之路,连接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和青海的黄河区域经济带将迅速发展;长城经济带:在内陆将形成连接北京、内蒙古、河北、山西和宁夏的新兴经济带。

新兴城市群将支撑起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主要依靠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来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国家将加强对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平衡和协调。未来将形成京津冀、山东半岛、东北、武汉、长株潭、成渝等城市群,并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极,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转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平衡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重大规划落实,借助投资驱动,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也会加快,服务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结构会得到进一步增强。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将加快,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江西、安徽的中原五省,将成为我国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中心。我国经济的重心会逐渐北移,环渤海地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区域间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就是相互协作,未来各经济带之间包括各大经济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将成为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现阶段,我国区域间合作还停留在几个大的经济区之间的合作,初步形成了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合作范围必将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也会更加丰富。多个经济带和城市群通过衔接合作,可以进一步加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转移,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实现东部地区加速转型升级,中部地区尽快发展壮大,西部地区能源产业优化的协调发展目标。

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策略

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进入“新常态”,在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给了我们调整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机遇和时间。

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及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全国GDP增速的贡献率较大。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一区域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冲击,经济增速降幅明显,在L型经济发展趋势下,其发展压力和结构调整压力更大,也更加迫切。

一是加强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南方及沿海区域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资源涌入。但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原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开始下降,加之制造业分散转移,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南方及沿海经济区域应该更加侧重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创新驱动来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同港澳台和国际上的合作,发挥地理和研发优势,在人力资源配置上满足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二是发挥核心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平衡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推进同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实现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南宁—昆明、贵州—广西等铁路资源,协同开发云、贵、桂等省的自然资源,打造北部湾地区原材料、能源基地,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是促进产业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整合,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区域内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比较优势,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注重发展规模经济,打造家电、电子、食品和轻工业的跨国企业集团,发展和培育国际型知名品牌。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区域经济   中国   走势   布局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