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现实借鉴意义(2)

政治传播观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传播策略

在网络传播时代,观念形态的政治信息的传播对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对社会秩序的规范与调节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马克思政治传播观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尤其是在网络传播时代的传播具有启示意义。

政治传播观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主体素养及客体身份进行了界定。政治传播的本质是劝服,劝服的过程中传播者的素养对传播效果有决定性影响。可见,一个政治传播者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把握时局的政治智慧,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以明确思想的指向性,并且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传播学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传播客体的身份进行界定,正像恩格斯所讲,宣传时必须讲究正确的策略,这个正确的策略就是对于宣传对象身份的界定,不是争取某个人或者是某些团体的成员,而在于影响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传播的主要传播对象是广大群众的观点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对象的界定提供了示范。

政治传播观为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传播策略。马克思、恩格斯经常采取的政治传播策略,一是隐蔽传播动机,二是用敌对者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今天,这些策略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提供借鉴。一方面,政治传播需要隐蔽动机这一点,与网络传播领域的传播特点是相吻合的,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的传播。另一方面,利用敌对者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传播时代尤其重要,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或思潮时,正本清源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人们看清事情的真相,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对于这个新课题的探索正在路上,而被实践所证实了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指导是保证探索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

(作者为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研究”(项目编号:2015YBMK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③荆学民:《关于政治传播内容的理论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意义   现实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