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文化传播如何更“接地气”(2)

文化产品的更新要具有时效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竞争机制条件下,经营性文化企业需要不停地研发新的产品,主动捕捉新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文化产品的更新要具有时效性,要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信息去说服人、启迪人。为了使人们自觉吸收各种优秀文化成果,要通过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人们接受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文化产品的内容要贴近百姓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是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的成功为理论被人民接受提供了合法性和先进性论证。一直以来,党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途径,就是将党的意识形态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由此,文化传播事业要善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换入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善于结合人们常思的问题、常见的事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透讲明,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贴近生活、增进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结合起来。

文化产品的传播形式要贴近百姓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人民不容易接受,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必须要将抽象的东西转换为直观的、感性的宣传内容,有效利用多种多样的宣传工具和载体,如新闻、报刊、网络等。文化传播事业要充分运用各种途径、载体传播人文思想政治,注重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目前,文化与生活日趋融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使用传统的文字载体,也要创新发展多种传播方式。如:为了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文化生活带来的快乐与幸福,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通过展示百姓喜爱的民俗活动,搭建百姓喜爱的草根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作者为宁夏医科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为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校级课题“宁夏医科大学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项目编号:XM201501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忠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几点探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②罗立英:《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学界(理论版)》,2013年第1期。

③肖应红:《列宁“灌输”思想对当前中国的启示——重温〈怎么办?〉感言》,《人民论坛》,2012年第23期。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接地   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