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对于公车腐败缺乏有效的监督。秉政者对于官轿的整顿缺乏长效机制,多因人废制。在明代政治制度架构中,御史、给事中等科道官是行政机构官员的重要制衡力量,皇帝透过言官这一群体对管理机构进行监督。但是讽刺的是,都御史、监察御史常常成为公车腐败的高发人群,他们挟朝官之威巡视各地,地方官对于他们强索官轿夫役等行为莫敢不从。另一方面,明中期以后,皇帝多庸懦,法网疏阔,对于公车的集中整治常常无疾而终。万历初年,张居正整顿吏治,推行改革,一时国政大有改观,在公车领域改变也非常明显。但是,张居正对于车政的整肃,只是恢复旧有制度而已,并未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来使公车的合法使用常态化。而且,张居正作为首辅,在严格限制官员使用公车的同时,并未将自身列入其内。其回乡奔丧之时,所乘大轿须三十二人抬,内设卧室及客室,且有两名小僮侍奉在侧,规模之大,前所未闻。外则有众多随从、护卫、仪仗,队伍浩荡,所过之地,有司饬令驿传,整修道路,加固桥梁,经一千余里,“五步一井,以清行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沿途“守臣率长跪,抚按大吏越界迎送,身为前驱”。上行下效,颓风难转。迨张居正死后,“辇下肩舆纷纭载道”,公车腐败进一步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明王朝。
第三,明朝中期社会风气由简朴转向奢华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车腐败。随着生产的恢复,经济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日益走向繁荣。社会风气,尤其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从明初的简朴节俭,转变为明中期后的竞相奢华侈靡。民众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不但势豪之家都备有轿子,商业性质的雇轿亦大量出现。据《五杂俎》所载,万历年间,“京师衣食于此者殆万余人”,因而即使是引车卖浆之徒,只要有钱,也能雇轿出行。晚明时期,乘轿出行成为时尚,竞奢之风席卷整个社会。在如此社会氛围中,再出台禁令来约束官员,让他们徒步或者乘马、驴出行,使用简朴寒酸的公车,无异于一纸空文。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博导;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陈文博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②《明实录》,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责编/潘丽莉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