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发现:
●超九成公众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有必要”。在对与“领导干部上讲台”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群体——领导干部、高校师生、专家学者的深度采访中,98.1%的受访者认为此举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不少干部反映,去学校授课比对干部授课更感责任重、压力大,存在“不愿讲”“不敢讲”“不会讲”的情况。对于讲什么、怎么讲还存有困惑,担心学生不爱听,担心言多必失,担心被误解、被炒作。
●高校师生普遍欢迎领导干部上讲台,比起常规思想政治课,更爱听领导干部授课,对此有很高期待。对于讲课效果,不少学生反映官话较多,互动较少,还有提升空间。
●对于授课主体,智囊型干部、一线基层干部、学者型干部最受欢迎。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6年10月21日至2017年2月7日
调查方法:通过互联网发布+微信公众平台面向公众推出调查问卷,并对领导干部、高校师生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广泛集纳各方看法及建议
样本情况:收回有效问卷13457份,586位领导干部、1432位高校师生、115位专家学者接受访谈
新时期领导干部上讲台,是党中央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践的重要渠道。自从2015年7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来,各地都有一些关于领导干部到高校讲学的具体规定和落实行动。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也存在诸如形式主义、政治性太强以及渠道单一等问题。
为了青年人才全面发展的“百年大计”,应从更高的发展战略视角重新认识“领导干部上讲台”,并建立相应制度,确保“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实效性、常态化落到实处。为深入了解“领导干部上讲台”的现状与发展,人民论坛成立课题组,开展调查,深入访谈,认真研究。
超九成公众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有必要”,党员干部、高校师生、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此举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对于如何看待“领导干部上讲台”这项举措,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的占比75.1%,选择“有必要”占比为16.4%,认为“可有可无”和“没有必要”的占比分别为7.3%和1.2%。这表明,91.5%的受访者积极支持这项政策。而在与“领导干部上讲台”关系最为密切的三大群体——领导干部、高校师生、专家学者的深度采访中,98.1%的受访者认为此举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领导干部对政策积极拥护,对于到学校授课感到责任重、压力大。
在调研采访中,绝大多数党政干部表示,领导干部上讲台是一种政治与学术、理论与实践、年长者与年轻人的沟通,有助于增进年轻群体对我们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对于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完全赞同和拥护的。不少上过讲台的干部反映,总结起来有两点直观感受:一是责任重大。对学生授课更加注重引导,对干部授课更加注重指导;对大学生要引导他们去关注什么、思考什么、以后要干些什么,对党政干部讲课则主要是指导他们必须关注什么、思考什么、干些什么、如何去干。二是“压力山大”。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探讨,侧重的是“双向互动”;而给干部上课,更多的是“领导讲、干部听”的“单向指导”。到高校讲课,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锻炼,也是对领导干部才能的一次综合检验。
2.高校师生普遍欢迎领导干部上讲台,比起常规思想政治课,更爱听领导干部授课。
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师生对于领导干部上讲台普遍表示欢迎,对他们来说,党政部门具有一定的神秘感,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认为,比起常规的思想政治课,这些领导干部社会经验丰富,视野视角开阔,理解和认识事物更全面、更深刻;能够将实践融入到理论中,高屋建瓴地讲解和剖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明白、理解;结合实际授课,内容比较接地气、观点比较新颖,针对性较强。
3.专家、干部、师生一致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具有多重意义,能有效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栋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等缺点,领导干部可以发挥其在政治方面的突出优势,通过交流,让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其次,领导干部现身说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政策、了解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增进对于政府部门的感性认识,使原先抽象的政策语言转化为现实政治社会解读,激活青年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积极性。再次,领导干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实践讲解,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抽象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能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让高校学生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效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公众调查与专家感受高度契合,调查显示,论及“领导干部上讲台”意义,“有利于高校师生了解国情、党情、社情,增强对国家和党的认同”占比最高,为79.6%。“拉近党群、干群关系,重塑领导干部政治形象和政治威信,从而凝聚共识”、“有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及能力的一次检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台上讲课,台下做人,督促领导干部始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合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体系,为高校思政课带来新风与活力”五个选项占比较高,分别为66.1%、61.7%、59.9%、58.1%和57.2%。相对而言,“有待解决的问题比较多,目前来看意义不大”占比较低,为12.5%。这都说明公众期待领导干部能走进高校,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锤炼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养和执政能力,在社会上也发挥积极影响。
仅过半受访者对讲课效果表示满意,这说明领导干部上讲台还面临一些问题,课堂效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对于“领导干部上讲台”的课堂效果,受访者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选择“非常满意,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占比为8.9%,认为 “比较满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占比为45.6%,选择“一般,没有什么新意”占比33.9%,选择“不满意,比预想的差”占比11.6%。相较于91.5%的受访者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有必要,仅过半受访者对讲课效果表示满意,这说明领导干部上高校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效果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目前情况看,领导干部上讲台,还未普遍化、常态化,主观及客观上皆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1.主观上,一些领导干部和高校未能转变心态。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不愿讲”“不敢讲”“不会讲”的情况:有的领导干部高傲心态驱使不愿登台,平时习惯了“高高在上”,不肯放下架子、低下身段和青年学生交流;有的领导干部畏难情绪阻挡害怕登台,担心如果讲不清楚,不仅事倍功半,还会有损自身形象,面上下不来,脸上挂不住;有的领导干部对于讲什么、怎么讲还存有困惑,担心学生不爱听,担心言多必失,担心被误解、被炒作。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也未能转换心态,把领导干部当教师看待。有高校受访者提到,一些高级别领导干部到高校讲课,高校方面“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并“戒备森严”,担心某个环节考虑不周,会惹领导不高兴。有些学校还会做一些特别的安排,如对课堂提问、座谈进行提前安排,规定好谁提问、提什么问题等,将配合领导干部讲课的过程变成了一场“表演”,违背了领导干部给大学生上课的初衷。因此,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真正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改变行政思维,领导干部要适应这种转变,高校也必须适应这种转变。
2.客观上,缺乏制度化建设,缺乏合理有效的运作模式。
调查采访中,干部、专家、师生一致认为,领导干部上讲台不是权宜之计,应该常态化、长效化。对此,应当通过建章立制,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授课进一步完善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消除“一阵风就过”“应付应付得了”等消极心态。
有专家表示,落实领导干部进高校课堂讲课工作,仅靠各高校或教育管理部门不行,需建立省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建立省市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厅(教委)落实领导干部进高校课堂讲课协调机制。同时,授课效果的评估与跟踪机制、授课互动交流机制还有待完善。不少师生表示,对于领导干部上讲台,不知道什么时候上,都是有课通知去听,应该形成惯例,让学生听课系统化。
调查显示,对于“领导干部上讲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排在前五位的选项分别为“注意身份转变,不摆架子、不打官腔,真正融入高校课堂”、“避免政策性的文本宣讲说教,做到学术性与政治性相结合”、“提高学习研究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理论底色”、“课上课下、授课讨论相结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建立和完善授课效果的评估机制和跟踪机制,与学生有效互动”,占比分别为76.7%、73.5%、68.2%、58.5%和52.1%。这也提示了“领导干部上讲台”当前需要改进的重点。
领导干部到底“讲什么”“怎么讲”?提前调研,找好选题,注重交流
领导干部走向高校讲台,应充分了解授课对象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有受访专家指出,领导干部上讲台取得好效果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能否放下“官架子”,顺利地实现由领导干部到教师角色的转型;能否“接地气”,教学内容避免形式主义,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共鸣;能否“掏心窝”,坦诚面对大学生,不避重就轻,真诚交流发展中的成就及问题,平等互动沟通。
1.内容设置上,要契合学生“胃口”,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才会有共同语言。
领导干部到高校授课、开讲座或作形势报告,选题非常重要。选题好,就能吸引学生,增强授课或者报告的说服力,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领导干部登台前,要主动深入高校学生群体,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讲课选题。
调查采访中发现,受访者期待领导干部讲解的内容排名前三的是:“不回避矛盾及问题,鲜活案例生动讲述”(占比89.9%);“面对现实问题为学生解疑释惑,避免走弯路”(占比65.6%);“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本地实际发展情况的分析解读”(占比62.9%)。具体操作上,可由相关组织部门提前到高校调研,与高校学生共同探讨授课主题,整理后,交由不同部门的领导分别准备,既不相互重复,又有的放矢,贴近需求。
选题确定后,领导干部事先备课非常重要。收集材料要像“奸商”,“贪得无厌”;选择材料,则要像“税吏”,“百般挑剔”;并要精心设计授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论据如何选、包袱如何抖、互动如何搞,等等。
2.方式方法上,领导干部要脱稿授课,充分进行现场互动。
问卷调查中发现,受访公众倾向选择的讲课形式前三名为:“以主题报告会形式开展,听众可自由提问”占比70.5%;“以公开课的形式开展,不定期面向高校全体师生开放”占比59.6%;“以讲座形式开展,学生可按照上课时间自愿参与”占比50.6%;还有部分受访者建议,可充分运用微课、慕课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易于被青年学生接受,而且可解决领导干部由于公务繁忙不能按时授课等问题。
互动环节的设置与充实,是领导干部上讲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查采访中,多位受访者强调了对领导干部“脱稿授课,预留充分时间进行现场互动”的期待,希望领导干部在脱稿情况下讲得出“真货”,并放下身段,和学生“零距离”交流,加强互动。从媒体报道来看,受大学生追捧的领导干部讲课,都是“干货满满”的,即不回避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坦诚的态度与大学生交心,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出台政策的初衷以及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对政府官员的刻板印象。目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发问,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和学生真诚交流,面对尖锐的问题,更需要迎难而上,不刻意回避矛盾,做到真正地解疑释惑。
3.授课主体上,智囊型干部、一线基层干部、学者型干部最受欢迎。
调查中很多受访者表示,无论什么级别的领导讲课,如果只是讲空话、套话、场面话,宁可不听;希望请那些真干事、负责任、有思考、有水平的干部上讲台,他们的实践经验可以让学生了解真实情况,他们从政府职责和人民获得感的立场和角度分析问题的自然流露,还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
对于倾向于聆听哪类领导干部讲课,受访者选择“参与重大决策的起草、征集意见和修改等全过程的智囊型干部”占比70.3%;选择“身处一线,直面群众的基层干部”占比61.4%;选择“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贴心交流的学者型干部”占比59.6%;选择“处在专业性较强工作岗位的技术型干部”占比40.9%;选择“国家大事方针政策和本地发展宣传员式干部”35.6%;“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类干部”34.7%。无论哪一类型的干部,公众都希望领导干部能够放开讲、讲实际,言之有物。领导干部要在“讲什么”和“怎样讲”上下真功夫、拿真本事,传授真知识,解读真问题,如此,才能达到“上讲台”的良好预期。
建立完善机制,让领导干部上讲台常态化、长效化
对于“领导干部上讲台走向纵深化、长效化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推进”,公众调查中排在前五位的建议为“授课讨论双结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制度性安排,纳入教育培训计划之列,形成常态”、“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师资库’,力求长效”、“高校组织好听课、研讨、考核与评估反馈,不断提高有效性”、“完善激励机制,将讲学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分别占比65.3%、62.6%、59.0%、50.1%和48.3%。“建立领导干部授课清单,畅通高校与政府沟通渠道”、“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类型干部上讲台”两个建议占比同为46.5%。
受访专家提到,现有的文件规定更多着眼于“省部级领导干部”,应扩大覆盖面,促使更多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司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可建立领导干部轮流上讲台讲学制度,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轮流承担上讲台授课任务。这要与高校协同,互相配合,选择好联系点,在高校密集的城市,由教育部门牵头,做出规划,确保每名领导干部一年至少到高校登上讲台一次,每座高校的大学生每一学期至少听一次领导干部的授课。
不少专家都指出,应建立领导干部讲课效果评价机制。每次课后,组织听课学生对上讲台授课的领导干部授课效果进行评估,促使授课质量不断提高。评课与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课外研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将领导干部授课视频放到网络上,让受众共享并以品评的方式进行,不一而足。应将讲学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促使领导干部他们更为重视这项工作。
(人民论坛记者 贾立政、王慧、常妍)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