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海外人才驱动经济转型的地方探索与实践(2)

四川绵阳:海外人才推动国防科技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

四川省绵阳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成渝绵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绵阳作为中国西部内陆城市,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下,大力探索“互联网+”经济转型模式,以科技为中心的海外人才模式,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走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

具体实践

第一,以科技城的创新传统吸引海外人才创业。2011年6月,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提出“把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集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的战略构建。为加快建设“创新人才汇集地”,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科创区转化,科创区广泛引进国外资金、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吸引一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人才到绵阳创业兴业。

第二,海外人才带动“军民融合”。绵阳市近年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并利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巨大成果,促进“军民融合”基础上的经济转型发展。随着军品技术的释放,产品由1个领域拓展到8个领域,同时民用领域技术发展后又“反哺”军品,实现了军民技术双向转移。

第三,海外人才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绵阳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号工程”。绵阳市作为共和国锻铸“两弹一星”等国之利器的科技城,集聚了18家科研院所,14所高等院校。科创区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电商人才。

主要成效

第一,绵阳市处于经济增长提速期,海外人才的引进扩大了西部地区的国际视野。在2016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上,绵阳收获颇丰,一批高端人才用行动做出了选择:现场签署了30个投资项目,签约金额达35亿元,还有49个项目达成意向性合作,涵盖智慧城市、生物医疗等领域。

第二,截至2014年,科技城新增军民融合企业102家,总数达到363家,产业覆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销售收入达1550亿元,增长18%。以军工企业九洲集团为例,截至2015年,经济规模增长超过10倍,如国内领先的空管通航产业,融合发展后产品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第三,英国剑桥大学科创孵化园与绵阳市科创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引进和培育海外高层人才,举办一系列交流对接活动,促进中英科技合作、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2016年9月,科创区成为川西北第一家“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商示范基地已入驻了包括长虹佳华、科瑞软件、互联网联盟、华创无限在内的一批电子商务和信息软件等100余家企业和团体,形成了电商产业发展的“初级梯队”“中级梯队”“高级梯队”。

天津滨海新区: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中发挥海外人才作用

天津市的经济转型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出“一盘棋”思想包括:三省市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实践中,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打破要素壁垒,实现海外人才在京津冀地区流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天津市经济转型的加快实现。

具体实践

第一,天津市在经济转型深化期发挥人才的优势,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海外人才数量大幅增长,结构明显优化,素质显著提升。滨海新区范围内人才总量89.7万人,较2010年增长35.6%。

第二,2016年开园运营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集聚海外人才创造条件。

第三,在经济转型进程中,海外人才为天津扩大对外开放贡献力量。在“十三五”期间,天津计划在建立滨海新区西雅图创新中心、海外人才离岸创新中心、深化与瑞士国家创新中心合作、建设海外人才驿站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主要成效

第一,引进海外人才,有效实现天津基本功能定位。天津市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京津冀三省市的重要节点,天津将北京市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同时与河北省各企业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也是京津冀地区外贸、航运的重要窗口。天津是调和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平衡点,海外人才的引进对其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第二,跨省市人才流动,降低经济转型成本。京津冀地区是行政“割裂较为明显的地区,行政管辖区之间人才交换的共享性和互补性低。天津市处于经济转型深化期,急需通过提高人才的流动性,让京津冀三省市的人才实现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竞争。天津市对于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有助于加深京津两地的人才流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北京人才辐射效应降低经济转型的成本。

第三,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京津冀对外开放窗口。天津港是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天津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海外人才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引进来”,也在于扩大对外开放,让人才“走出去”,帮助天津提升国际化水平,进而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广东深圳:以“孔雀计划”统筹特区全局发展

在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进程中,深圳市长期处于我国对外开放前沿,扮演着改革创新的开拓者角色。深圳市向来高度重视引进海外人才,2011年开始实施引进高水平海外人才的“孔雀计划”,并以此统筹深圳市各区、各产业发展,形成了围绕人才的全局发展形势。

具体实践

第一,制定详细人才引进标准,提供优厚的海外人才补贴。2016年,深圳市修订发布《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2016年版)》,将引进人才划分为三类,各类别的认定标准细化到担任职位、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海外人才引进标准的直接目的是对人才补贴款项进行合理分配,2016年深圳市提供了优厚的海外人才补贴,对88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放奖励补贴1.58亿元。明晰的人才引进标准和优厚的海外人才补贴,使得深圳市的人才引进更为公平合理,激励海外人才到深圳创新创业。

第二,破除阻碍创新的制度因素,最大限度为海外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空间。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断通过改革消除阻碍创新的制度因素。一方面,深圳市大力保障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另一方面,深圳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民办非企业”的科研机制,这种新型科技社会组织吸纳海外人才,帮助海外人才的创新成果方便快捷地转化为经济效益。

第三,围绕“人才优先发展”,布局城市经济转型整体战略。深圳市的经济转型战略布局中,把高层次人才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2016年3月出台的《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海外人才培养与引进、创客之都建设到人才评价和流动机制的完善等20个方面,提出81条措施、178项任务,引领深圳市向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高端化品牌化、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综合发展转型。

主要成效

第一,深圳市海外人才创业率高,真正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深圳市是全国千人商事主体数量最多的城市,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商事主体214.1万户。深圳市累计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已经超过7万人,具备留学创业背景的企业3900多家,超亿元产值的59家。集聚大量海外人才的高新技术企业,如朗科、迅雷、柔宇科技、光峰光电、光启等,已成为深圳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二,深圳市以“民办非企业”形式先后组建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圆梦精密制造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华大基因学院等9所特色学院密集签约落户。这些人才培养和研发机构催生出一大批新业态,成为深圳市创新活力“引擎”。

第三,“孔雀来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市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吸引海外“孔雀”人才落户深圳。截至2016年10月,178项任务已落地实施122项,正在推进实施56项。2016年,深圳市GDP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势头,海外人才成为深圳市经济稳定增长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海外人才驱动经济转型实践的几点思考

根据当地经济转型发展实际需求引进相关人才

准确把握本地区经济转型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有的放矢地引进海外人才。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海外人才对经济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在于其契合了这些地区经济转型的实际需要,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布局。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够借助海外人才,用国际化的视角等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坐标。

统筹政府、人才、产业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引进海外人才与实现经济转型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在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应转变政府职能,变刚性的人才引进为柔性的人才吸引,规范政府、产业、人才个体之间的关系,细化人才引进标准,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并为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和维护,为海外人才提供基本保障,就是激励海外人才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就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推动力。

建立海外人才流动平台,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开展海外人才、项目引进活动,建立海外人才创业平台,打通海外人才长期发展渠道等政策。各地区在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构建离岸创新平台和国内外的人才互动机制,努力形成面向全球的经济转型模式,是今后的一个重点方向选择,同时也是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重要抓手。

加速海外人才相关研究成果等的转化,形成海外人才集聚效应

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首先实现的是个人价值,将理论研究投入实践,推动研究成果和项目转化落地。海外人才在各产业、各技术领域的集聚效应能够促进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平衡,防止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在形成人才集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从政策上打破地区间人才流动壁垒,防止海外人才向地区中心城市过分集聚。

利用海外人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各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新兴产业对地区传统优势的融合,带动地方的产业结构优化。在经济发达地区拉动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落地生根,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则通过海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拉动当地经济加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解轶鹏】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天津日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新网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海外人才   实践   驱动   地方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