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模型: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测评范围: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
测评方法: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功效函数转换。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及12盟市统计局官网或统计信息网,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统计年鉴和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主要发现:
·乌海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2盟市中排名第1,人均GDP水平在12盟市中排名第5,属于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均较高的地市。为此,进一步总结该市的经济转型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盟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呼伦贝尔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2盟市中排名第2,人均GDP水平在12盟市中排名第7。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由于该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相对靠前。
·呼和浩特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靠前且位差为0(均位列第4)。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该市的知识存量排名靠前。
测评结果: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增长理论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等数量问题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如经济增长的结果、前景等方面直到近期才逐步受到关注。亚诺什•科尔奈在《突进与和谐的增长》一书中曾经指出过,“翻阅一下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浩瀚文献,我们发现,到处都在用宽泛的数量指标来描述增长过程,而发展过程的质量方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在多恩布什与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过程“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其中,“生产要素的积累”就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数量,“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则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经济转型正是来源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调和重视,而且从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寓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健康的经济增长本质上代表了持续的经济转型过程。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建立在现今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分析架构,经济转型能力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换。这三方面的要素提升,共同影响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进而反映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力。
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GDP经历了超过10年的高速增长。但从近些年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无法摆脱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不同要素的产出逐渐步入“稳态”,经济增速也逐渐“收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如何适应从经济高速扩张到增长收敛的转变,以及在各种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仍然能够保证相应的经济产出。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推出规模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副作用”也逐渐开始显现,诸如金属、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不足等一系列现象反映了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衰退。甚至有专家指出,“螺旋式下降”成为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的主要特征。
但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开始到2015年这近20年间,除了极少数年份外,绝大部分年份的经济增速仍均高于全国经济增速(见图1)。
此外,从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情况看,尽管“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如期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但由于受国内和国际形势影响,加上各省份的资源禀赋差异,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不同省份的经济转型能力体现出不同水平。如在GDP增速方面,直辖市重庆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贵州省通过主打“大数据”牌在欠发达地区展现出特殊转型路径,这些都为研究和提高经济转型能力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样本。此前,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已对全国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进行测评和排名,得出了一些省份基于人均GDP的经济转型能力区间划分。
根据此前开展测评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内蒙古自治区是属于经济转型深化期的8个省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4年1月视察内蒙古自治区,就内蒙古自治区当前及未来工作和发展重点等做出重要指示,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任务,尤其是明确要求内蒙古自治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搞好教育实践活动。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步入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而且在过去几年,内蒙古自治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经济运行平稳健康,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效益持续向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获得新进步,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其他很多省区一样,当前,内蒙古自治区诸多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为内蒙古自治区各区未来发展提供了高规格的支持力度,有效助推内蒙古自治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内外合作。例如,2015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对呼和浩特市加快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会议研究并通过了争取在呼和浩特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总体方案,打造内蒙古呼和浩特国家级新区是呼和浩特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在“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正是基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相互交叉,促进理论发展与现实演变的相互验证,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分指标,对前期所构建的中国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具体修正指标将在后文中说明)。现根据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统计局等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12盟市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并为各盟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