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性周期爆发,不仅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越来越失去自信,而且也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越来越失去自信。面对危机,资产阶级政府尽管也采取了一系列救治或防范措施,但这些措施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要彻底根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理论性危机 制度性危机
【中图分类号】 F0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2.008
刘雅静,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主要著作有《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创新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一直和它相伴随。特别是从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每隔5到1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就要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之中。尽管今天的资本主义早已褪去了其幼年时期的稚气和不成熟,熟练地运用着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和工具驾驭资本主义经济,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如梦魇一般摆脱不掉,不仅频繁地、富有规律性地周期爆发,而且其破坏性影响愈来愈深远,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而且也沉重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危机,也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危机。从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及其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理论性危机,它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家们的“理论自信”
曾几何时,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让·巴蒂斯特·萨伊等为代表的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是万能的,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就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良性运行,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持久的经济危机的。亚当·斯密认为,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都是自私的、逐利的,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对个人的利益进行调节,继而引导人的行为,在实现个人利益目标的同时,也使社会利益目标得以实现。如果投资者把资本和劳动投在某一领域利润少,而投在另一领域利润多,那么出于个人利害关系的考虑,他会很快地将资本和劳动从利润低的领域转出来,而转投到利润高的领域去,从而形成合理的社会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用不着国家的干预,也用不着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自然会使他们把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自己也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①政府没有必要干预私人的经济活动,只要起好“守夜人”的作用就可以了。大卫·李嘉图也强调,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每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自然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因为“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能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法国经济学家让·萨伊更是明确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商品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社会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相等”,即使某个部门某一时间会出现供求脱节,由于价格机制的调节,暂时、局部的的供求失衡会逐渐消失。总之,在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在市场机制、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和作用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持续的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即使偶尔发生了某种产品的过剩问题,那也是局部的、暂时的,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可以很快地缓解和解决。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非常深远的。从17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之前,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各国盛极一时,几乎成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国家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