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全球能源安全逆向演变与中国战略(2)

非常规能源的崛起改变了能源市场的竞争结构。2008年,世界经济进入康德拉捷夫周期的下降阶段(B阶段),恰在此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取得了成功,在能源市场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叠加效应,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能源消费逐年降低,需求侧的逆向运动导致供求失衡。另一方面,西半球非常规能源产量激增,放大了供求失衡的局面,双重因素导致国际油价触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在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几年前传统消费国与新兴消费国之间的冲突,现已让位于石油输出国之间围绕市场份额的争夺,“尽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东国家仍然是世界石油、天然气以及液化产品市场的中心,但是页岩气革命对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形成了强大的地缘政治压力。”①

由于页岩油产量的爆发性增长,2014年美国石油日产量高达1172万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传统产油大国,这一历史性成就归功于新能源科技的贡献。如果说沙特和俄罗斯的能源蕴藏是天赋优势,那么美国则凭借新能源科技拥有了后天优势。长远而论,随着美国的液化天然气通过自由贸易跻身国际市场,美国的天然气出口将抢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俄罗斯天然气的市场空间。“未来一到两年,美国应该不再需要任何液化天然气进口。美国实际上正在建造液化气出口设施并且取消液化气进口设施的建设。”②

油价暴跌加剧地缘政治的动荡。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暴跌,两大基准原油双双跌破50美元/桶。此次国际油价震荡有两个表观特征:一是史上罕见的持续惨跌,二是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匪夷所思。由此可见,尽管国际能源形势的变化与供需关系有关,但又不能完全用供求关系来解释,实际上页岩油作为一个新的变量引起了新的矛盾,这种矛盾超越了传统地缘政治的维度,突出表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传统能源输出国现实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具体表现为新能源体系与传统能源体系之间的冲突。

长期以来,波斯湾一直是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的核心区,大国对中东战略核心区的主宰、对石油资源及其流向的控制以及对陆海运输通道的扼守,构成了传统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新能源的崛起正在改变传统地缘政治的逻辑。在强劲的能源需求和高油价的推动下,西半球的页岩气、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能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导致世界能源供应重心的“西移”态势,大西洋沿岸作为全球油气生产次中心的地位凸显出来。尤其是近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加快了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周期,对传统能源输出国的利益构成了现实的挑战。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下,发达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已连续多年递减,由于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仍将延续下降势头。根据欧佩克秘书处的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经济温和增长,欧元区经济前景暗淡,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俄罗斯和巴西经济衰退,只有印度经济增速不减。③

同时,在过去几年高油价的刺激下,能源部门吸收了大量投资,这样就形成了投资产出与世界经济新常态的矛盾,从而导致当前石油供给过剩的局面。在过剩阶段,欧佩克集团与非欧佩克国家之间出现了市场份额的竞争。欧佩克月度报告显示,2015年成员国一直在提高产量,伊拉克计划将6月份南部出口原油量提高至创纪录高位。沙特原油产量继续增加,4月份相比上月日均增产1.4万桶。由于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较高,且生产页岩油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低油价逼近了它们的承受极限,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短期来看,页岩油已经失去了投资吸引力。美国能源信息局负责人谢明斯基预测,在国际油价跌至60美元/桶的情况下,美国页岩油的相关开采项目就会停止。2015年1月,美国首家页岩油公司WBH Energy由于贷款人拒绝提供更多资金而申请破产,现在不少页岩油企业都负债累累。④惠誉国际评估认为,国际石油价格下降,将对巴西已处困难状态的生物质能(乙醇)造成更大压力,乙醇等替代能源的竞争力被严重削弱。

欧佩克在其发布的战略报告中宣称,欧佩克考虑了2025年油价跌破每桶40美元的可能性。这似乎说明,低油价有可能是欧佩克实施的先发制人战略,其目的是从市场上驱逐新能源。这充分暴露了新能源的弱点及其发展悖论,即新能源的发展不得不看传统能源的“脸色”行事。

上一页 1 23456...10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中国   能源   战略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