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论党治国理政能力与公众获得感的内在统一

【摘要】满足公众获得感是党执政的价值诉求,提高公众获得感是党奋斗的动力源泉。实现公众获得感不能停留在“满足”和“提高”的一般认知上,把党治国理政与公众获得感切实地对接起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满足和提高公众获得感创造丰厚充裕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正公平,建构和完善保障公众获得的制度;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安全系数;制定倾斜政策和采取扶助措施,纾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以法治保障公众权益,使公众获得具有安全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紧密相结合,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满足和提高公众获得感。

【关键词】公众获得感 治国理政 改革 五大发展理念 “四个全面”

【中图分类号】D6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2.003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主要著作有《政党治理与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行走》《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文化》《中国共产党与文化现代化》等。

公众获得感具有时代和历史内涵。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近代社会的历史演变看,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获得,公众从摆脱民族耻辱和国家纷乱中深切感受到国家和民族命运对每个人利益获得的重大意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治国理政的使命,迄今为止68年来领导国家建设和推动民族进步的实践,尽管历经坎坷,遭遇曲折,多有磨难,但公众获得感的提高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一系列重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展示人民福祉的美好前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着眼满足人民的期待,必须实现治国理政与公众获得感的对接。

公众获得感与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公众获得感不是价值范畴的概念,而是一个事实判断,它基于鲜活的生活,存在于每个人的实际感觉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党中央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获得感”这个接地气的通俗词语,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强调人民是历史一切活动的力量主体,人民具有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相统一的权利。保证历史活动中人民群众利益的获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势之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党中央领导人都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必须奉行的圭臬。求一党之利、谋个人私利、与民争利,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格格不入、冰火不容。

上一页 1 23456...10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治国   内在   公众   统一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