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增强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核心提示: 在当前的金融创新背景下,国内金融稳定性易受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建立成熟的金融监管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对保护中国金融稳定性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在当前的金融创新背景下,国内金融稳定性易受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建立成熟的金融监管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金融机构管理制度,对保护中国金融稳定性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稳定  监管机制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最易受到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笔者以金融创新为出发点,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国情,在厘清金融创新及相关因素对金融稳定的直接、间接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在当前金融环境下,社会民众的持币意愿以及货币价值的稳定程度直接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国内宏观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趋势,从而影响整个货币系统的健康运行。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对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宏观经济的阶段性调整,是造成金融系统脆弱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漏洞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存在一些灰色业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很多金融机构同时出现状况,则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同时也暗示金融系统中存在着的矛盾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其次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政府用来平衡物价、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以及维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并且,从目标来看,“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具有共通性,但发展模式的不同,可能导致短期内两者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影响金融稳定。当中央银行推行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会造成长期性的通货膨胀,此时企业投资人往往会高估投资回报率而进行盲目借贷。然而,一旦投资失败,企业的投资收益就会无力偿还依据高预期目标产生的贷款,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贷款违约。同时,违约率的增长又会破坏金融稳定,进而造成金融动荡。反之,当货币政策过于紧缩,金融机构则会通过出售资产或是减少信贷数额来缓解资金压力。与此同时,社会公众若发现金融机构频繁出售资产,便会对当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质疑,于是市场货币持有量增加,而这将加剧货币紧缩,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货币政策的正确有效实施,是实现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次是财政政策。一直以来,财政政策也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财政政策不会对货币稳定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国内的财政政策依然会通过调控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支出间接地影响货币稳定性,进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当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中央政府的支出以及税收宽松政策可以缓解金融机构的压力,激发企业的融资意愿,刺激消费支出,提高金融交易成交量。一方面,宽松的财政政策能够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使金融市场更为活跃,资产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投资收益,金融机构会更加专注于提升金融产品成交量。然而,由于国内相关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法规的形式颁布的,实施进度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会导致经济压力缓解和出现通胀现象时,财政政策无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如果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能进行有效地配合,就无法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管理职能

金融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目前,国内金融系统的管理模式与金融创新需求相比,存在明显的落后和不足,加剧了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快金融创新、革新金融系统管理模式、强化产品结构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效率以及减少金融交易风险的重要突破口。由此看来,在加快推进金融系统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应不断推行全新的金融理念,完善金融管理机制、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当然,创新并不是毫无目的的创新,必须契合国内金融发展现状,在强化中央银行管理职能的同时,做到监管先行,把“降低风险”摆在核心位置,杜绝因盲目创新而破坏金融稳定性的情况发生。在当前金融发展环境下,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管理职能,明确职能定位,丰富中央银行在非常时期可以采取的监管手段,在防范金融交易风险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建立健全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要完善金融监管主体结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的金融监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金融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监管职能过于分散,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完善,监管过程中存在重复监管或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因此,需要完善监管模式,使分散的监管部门重新编制和整合,可以考虑在中央银行下设立监管委员会以及金融应急协调部两个部门。监管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评估金融交易风险以及拟定金融监管政策,并协助不同监管主体的职能衔接。在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过程中,协调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以及监管委员会之间的职能关系,保证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和宏观监管、微观协调之间政策一致,防止因职能关系衔接不畅而出现监管漏洞。金融应急协调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应急处理手段,针对不同的金融交易情况,评估金融交易风险结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在金融交易失败前,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以防危机进一步恶化。

要加强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在当前金融创新的背景下,不仅要求能够监测破坏金融机构稳定的不利因素,还应当对相应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关措施。一是加快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在提高金融数据真实性同时,不断完善银行、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及其海外业务相互衔接的管理机制,并将社会借贷机构、保险公司等具有金融交易的机构归入风险预警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预警评估机制。不仅要加大对金融创新环境变化与经济发展紧密性的监测,还要关注宏观经济调整对货币稳定、金融创新环境和金融交易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还应当时刻关注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直以来,理想的金融市场不仅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平台,还能够通过监管部门的相关机制,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公司经营者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与此同时,一个理想、健全的管理机制也能够对降低金融风险、稳定货币市场起到关键作用。虽然近年来国内企业在资产配置、国有股解禁等方面取得明显改善,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监管主体责任不明确、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

一方面,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股权分配制度的优化没有能够从本质上消除国有上市企业的“一股独大”现象,并且“内部操控”现象的存在,造成企业管理者只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更严重的是,虚假信息的传播、非法挪用上市企业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依旧沿用家族式的运营模式,企业股权被集中于一个或少数几个股东之中。这样的企业运营模式明显对推进多元化产权政策造成了阻碍,多数小股东的利益无法保障。同时,相较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这就造成国内一些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融资方式,个别人甚至将其作为获取资本,或者说是“一夜暴富”的最佳捷径。由此可见,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国内企业合法运营、提高企业收益以及实现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①巴曙松、朱元倩:《压力测试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学家》,2012年第2期。

②张丽娟:《金融创新背景下中国金融稳定性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年第11期。

责编/张寒  刘芋艺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贾娜]
标签: 中国   稳定性   金融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