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树立“学术自信”意识,归纳、总结历史上的优秀中华学术传统,只有立足于中国,创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才能真正复兴中华文明。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 中华文明 学术传统 【中图分类号】C0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并强调“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的现象较为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各学科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照搬西方理论与方法。这种现象在不少学科较为普遍,以西方方法从事学术研究,以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个别人甚至在没有完全理解西方理论的情况下生搬硬套。
二是照搬西方的教科书。目前个别大学、个别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照搬西方教科书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国际性的学科更为严重。
三是刻意模仿西方的文风和表述方式。少数学者不仅理论和方法照搬,而且套用西方的体例、结构和表述方式,甚至连句子也模仿西方的长句,完全没有一点中国传统的文风,有的甚至生造许多中国人不理解的词语,造不合中文语法的句子。个别老教授则说,外国留学生写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中国特色十分明显,没有看不懂的词语,没有不合中文语法的句子,而有些中国人写的文章洋不洋、土不土,让人感到困惑。
四是爱赶时髦,喜欢跟风。西方学术界一旦提出一种理论或方法,不进行分析和研究,不管是否具有科学性或普遍性,便纷纷仿效,全盘套用。
五是以西方学术标准来评价国内的研究成果。个别学者视西方的学术标准为“真理”和“科学”,非西方便是“非真理”、“非科学”。个别人评价研究成果“言必称西方”,以西方的理论、模型或方法为标准进行评价,西方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或方法便不予承认。另外,少数单位以外国学者的评价为主要标准,外国人说好便得到承认,中国人说好则得不到到承认。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依据
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不同。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是不能等同的,自然现象虽然变化无常,但现象背后的规律,则是古今如一。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不同,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国、各民族价值观念不同,审美观念不同,伦理道德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婚姻家庭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民族性格不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同。因此,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普遍性,而研究社会文化现象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欧美各国处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中国和许多亚非、拉丁美洲国家尚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发达国家的社会科学家主要根据高度工业化、信息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总结出各种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但这些理论无法解释非工业化地区或落后地区的各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为什么西方的许多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现象和存在问题?其原因在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情有所不同。
国民性或民族性不同。各国的国民性或民族性均不相同,差异较大。例如,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国人与美国人、中国与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均不相同,观念和动机有较大的差异。西方的理论大多是在研究西方人基础上形成的,不可能有效解释和说明中国人的行为与活动。
西方社会科学的大多数理论是未经检验证明的一种假设。西方的理论虽然说不上日新月异,也可以说是“年新年异”,新理论层出不穷。一百多年来,西方学术界形成了众多的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即使是同一个学派的各学者之间,理论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论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其科学性和普遍性,仍停留在假设的阶段,把这些假设运用到中国社会和文化研究,是不科学的态度。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多元的,而今后各国的发展模式也是多种模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既然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不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服务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应该与西方国家不同,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传承和复兴中华文明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华文明是古代中国社会精英和人民大众共同创造的,古代中华文明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与其他古文明是不同的。防止西化、传承和复兴中华文明必须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只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立与西方不同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复兴中华文明。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几点意见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二,树立“学术自信”意识。近代以来,大多数社会科学理论、方法、模型、法则等都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假如,没有树立“学术自信”意识,则难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之所以如此发达,与繁荣的学术思想分不开。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每一种文化均有其发达的学术思想为之奠基,其中尤以中国的学术思想最为发达并绵延不断。古代中国人曾创造过辉煌的学术文化,如先秦时间诸子百家学说,并不落后于古代希腊的学术文化。
第三,归纳、总结历史上的优秀中华学术传统。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关部门就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和分析,分清哪些是优秀学术传统,哪些是糟粕。把优秀学术传统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熟悉、了解、传承和弘扬我们祖先创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之代代相传。
第四,立足中国,创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资源,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各具特色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资源,异彩纷呈,五光十色。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在我们祖先积累的如此深厚、多彩的文化资源基础上,本来是完全有可能建造出众多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遗憾的是,一百多年来影响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大多是西方学者创立的。因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树立自信、自尊意识,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当代社会文化资源基础上,借鉴西方的科学方法,建构与西方不同的理论体系和与方法体系,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5月18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