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应用修正后的以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三个指标为核心的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地州市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算。经过对不同地州市之间经济转型能力得分、分项指标得分的比较,对各地州市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理论模型: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测评范围:新疆14地州市。
测评方法:相关性分析、功效函数转换。
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14地州市统计局官网或统计信息网,主要是《新疆统计年鉴2016》、新疆14地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14地州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等。
主要发现:
·克拉玛依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和人均GDP水平在14地州市中均排在首位,属于经济转型能力较强和人均GDP水平较高且两者无位差的典型地市。比较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该市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均较靠前(分别位居第2、第2、第6)
·和田地区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4地州市中排名第14,人均GDP水平在14地州市中排名第14,属于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靠后且无位差的典型地区。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和该地区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排名均靠后有关(均位列第14)。
测评结果:
从亚当•斯密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开始,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等过去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如经济增长的结果、前景等问题直到近期才逐步受到关注。亚诺什•科尔内在《突进与和谐的增长》一书中曾经指出,“翻阅一下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浩瀚文献,我们发现,到处都在用宽泛的数量指标来描述增长过程,而发展过程的质量方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在多恩布什与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过程被认为“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其中,“生产要素的积累”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数量,“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包括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等)”则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转型正是源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调和重视,经济转型寓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经济增长本质上代表了持续的经济转型过程。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现今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上。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经济转型能力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换。这三方面要素的提升,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了经济增长,进而反映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力。
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GDP经历了超过10年的高速增长。但从近些年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无法摆脱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不同要素的产出逐渐步入“稳态”,经济增速也逐渐“收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如何适应从经济高速扩张到增长收敛的转变,以及在各种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仍然能够保证相应的经济产出。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推出规模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副作用”也逐渐开始显现,诸如金属、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不足等一系列现象反映了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衰退。甚至有专家指出,“螺旋式下降”成为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对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经济增长所经历的变动情况亦基本如此,新疆经济增长速度在1995-2015年间部分年份高于全国经济增速,但波动较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自2010年以后,新疆经济开始并保持中高速增长,且经济增速在各年间均高于全国经济增速,新疆经济发展进入“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升级初显端倪、新兴动力加快形成”的新阶段(见图1)。
此外,从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尽管“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如期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但由于受国内和国际形势影响,加上各省份的资源禀赋差异,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不同省份的经济转型能力体现出不同水平。如在GDP增速方面,直辖市重庆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贵州通过主打“大数据”牌在欠发达地区展现出特殊转型路径,这些都为研究和提高经济转型能力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样本。此前,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已对全国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进行测评和排名,得出了一些省份基于人均GDP的经济转型能力划分区间。
根据此前测评结果,新疆是处于经济增长提速期的21省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新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4月考察新疆,提出了“新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工作要求与殷切希望,为新疆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给新疆的改革发展稳定带来了巨大动力。
近年来,新疆区委区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最近几年,新疆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各项方针,全面落实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指标任务超额完成,使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其中包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维护稳定能力得到新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出新步伐;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对口援疆工作结出新硕果,勤政廉政建设展现新面貌。
同时还应该指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产业结构需要继续调整优化,深化改革任务还很繁重,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压力较大,维护稳定任务仍旧十分艰巨,需要以转型能力提升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正是基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相互交叉,促进理论发展与现实演变的相互验证,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分指标,对前期所构建的中国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具体修正指标将在后文中说明)。现根据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14地州市统计局官网、统计信息网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地州市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对新疆14地州市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更主要的是为各地州市及新疆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与数据的选取
知识存量指数测量
智慧创造知识,知识在进入人类经济活动领域之后或者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之时,会成为生产和消费的手段和对象,从而具备了资源的意义。知识存量也因此成为一个阶段内组织或经济系统对知识资源的占有总量。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不断研究世界的本原过程,产生各种形态的知识资源。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知识资源,知识存量是不断积累的历史过程,具有历史积累性质,经济系统中的知识存量总是向着增加的方向发展。知识的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为经济学界所认同,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知识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准确地验证以及评估知识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如何测度。当前,基于对不同形态的知识和知识不同侧面的认识,对于知识存量的测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考虑知识资源的效用方面,对知识存量的测度主要集中于知识资源在提高产量、质量、品种上发挥的经济效用,并以价格为主要的衡量形式;在考虑知识资源的时效性方面,主要侧重对知识投入的时序分布分析、知识存量的折旧和更新;在考虑知识资源的回报率方面,主要计算知识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或用税收增加量来测度知识资源的附加价值;在考虑知识资源的产品特征方面,主要计算知识和技术投入在产品上实现的市场价值;在考虑知识资源的原材料特征方面,主要用受教育程度、知识分子的比例和研发经费投入来衡量国家知识资源的总量;在考虑知识资源作为控制和管理要素方面,主要以拥有高级经理人才的数量、是否有成功的管理经验和体系等来衡量企业的管理类知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