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同一P2P平台个人最多借款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最多借款100万元;不同平台个人最多借款10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最多借款500万元。上述规定,进一步体现了P2P借贷定位为小额借贷,有助于普惠金融的推广和落实。
根据网贷之家“网络借贷综合利率走势图”的数据,过去一年来,P2P网贷全行业的综合利率一直在走低,2016年7月已下降至10.25%,紧逼10%,这一方面说明P2P网贷行业在逐渐趋于理性,另一方面,对于借款人来说借款成本(即贷款利息)将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扩大借款人群体,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敢于向P2P平台借钱,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
除第三方支付和P2P可以助推普惠金融外,类似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货币基金,使得普通民众可以用小额余钱来理财。互联网消费金融和互联网保险也可以让所有的民众受益,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突出特点是便捷和广覆盖,具备处理“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技术优势和金融优势(刘英,2015),可以进一步拓展以往银行没有覆盖的人群和企业的金融需求,引导民间资金阳光化和规范化,使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因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普惠金融,在让更多的人群和中小企业受益的同时也获得行业自身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的方向之二:跨界金融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和用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如图2所示)。产品的设计需要用户卷入(user involvement),用户使用产品时需要好的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用户与产品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三种层次,分别是界面(interface)、交互(interaction)和内嵌(inside)。以银行产品为例,早先是一个柜台上的玻璃隔开了用户和银行之间的工作人员,这层玻璃是用户与银行产品之间的界面,目前一般来说只有中老年人会愿意排队接受这样的服务,这是第一个层次;后来,银行为了更好的客户体验,装了很多ATM机(Automatic Teller Machine,自动取款机)和其他智能终端,用户需要和这些机器中的系统进行交互,银行工作人员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中青年人比较喜欢用这个模式,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内置,银行产品绑定或内置在用户的业务或日常生活中,用户在发生交易时都感觉不到银行的存在。举例来说,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绑定的银行卡已经在工作,但是用户直观上感觉不到银行的作用。这是产品之于用户的最高境界,“我”就在其中,但是感觉不到“我”的存在。这是“90后”和“00后”喜欢的方式,也是金融界需要努力的方向。年轻人甚至开卡都不愿意跑银行了,已经可以在网上开卡、绑定相应业务,在日常场景(如咖啡店、茶餐厅)完成交易,随时随地支付。
图2中的产品内置,实际上是对金融服务“随时”和“随地”这样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的持续改进。要实现图2中的产品内置,互联网金融必须要跨界,要与各种具体业务领域和生活场景进行连接,如供应链金融、房地产金融、旅游金融、养老金融、汽车旅游、消费金融、咖啡银行等都是具体的应用模式。由于连接到具体的业务或场景,跨界可以增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用户黏性,还可以创新相应领域的消费理念和作业模式。随着生态系统理念和共享经济理念的成熟和落地运用,独立于生产和生活场景之外的金融已越来越不符合当下的潮流,跨界已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
跨界孕育的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旅游、+汽车、+文化、+制造、+医疗、+教育、+养老、+餐饮、+影视、+服装、+农业、+服务业,等等。“互联网金融+产业”也是“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践与推进。“互联网金融+”融合各行各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新模式、新产品,也为互联网金融开辟了新的领域,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如P2P网贷为农民的小额贷款提供了新途径;众筹出版、众筹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以前可能从未有过的创造体验;如有保险公司推出的“乘坐无忧险”使拼车出行在互联网保险中得到保障……“互联网金融+”将是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跨界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