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国公众对城乡医保并轨制度的认知调查

主要发现

·超过9成的受访者对医保并轨制度有所了解,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对“并轨”内容较为了解。

·超过6成的受访者期待医保并轨,其中农村地区的居民对此更为期待。

·公众对医保并轨满意度较高,超过7成的受访者认为医保并轨有效改善就诊医疗服务。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更加关注“报销比例”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问卷发放:面向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发放问卷6000份(包括人民论坛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网络推送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6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7%。

样本构成

·83.1%的受访者为青年人(44岁以下),15.7%的受访者为中年人(45岁至59岁),1.2%的受访者为老年人(60岁及以上);

·44.2%的受访者为外企/民企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24.4%的受访者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工作人员,19.0%的受访者为外来务工人员,6.1%的受访者为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2.7%的受访者无工作,其他占到3.6%;

·87.7%的受访者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8.9%的受访者户籍所在地尚未实现医保并轨,3.4%的受访者不知道户籍所在地是否实现医保并轨;

·受访者以东部地区居民为主(61.6%),中部地区占20.5%,西部地区占17.9%;

·57.9%的受访者月收入为2001-5000元,月收入为5001-8000元的占23.6%,月收入为8000元以上的占5.5%,月收入为2000元及以下的占13.0%。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不仅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衡量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公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近些年,我国正在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改革,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民医保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无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并且,在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上,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公平社会建设。城乡医保并轨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前提。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整合两种医保制度。至2016年底,医保并轨方案已出台一年,不少地区也已实现医保并轨。值此之际,为了解公众对于“医保并轨”的评价和期待,以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公众利益,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了“医保并轨制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公众了解医保并轨制度的途径、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影响因素的认知、公众对于医保并轨制度的期待和认识、人口统计学变量四个部分。此调查期望在了解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期待和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和提出医保并轨制度在普及和落实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落实的认知

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了解度较高,传统媒介发挥重要宣传作用

尽管医保并轨制度从正式推行到此次调查问卷发放时间还未满一年,但调查发现,已有超过9成的受访者(93.1%)对医保并轨制度有所了解。对于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而言,他们普遍表示对于医保并轨制度相关内容较为了解,以5分为满分,调查所得均分为3.63。其中,在公众对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中得分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个人缴费标准”(3.69)、“政府财政补助”(3.68)、“报销结算程序”(3.65)。

对医保制度有所了解但其户籍所在地没有或不知是否实现医保并轨的这部分受访者中,有超过4成(44.1%)听说过医保并轨制度。在这些受访者中,分别有35.6%是通过传统媒体,23.8%通过网络媒体,19.8%通过村干部、亲友介绍,以及20.8%通过医院窗口咨询等其他方式了解到医保并轨制度。不同年龄层在获取信息资讯时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大获取信息咨询的渠道越单一。相对于青年人而言,老年人(60-74岁)的了解渠道比较集中,基本限于传统媒体、医院窗口和论坛讲座。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在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制度方面相比网络媒体仍存在相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通过其他宣传渠道向公众普及相关的政策、制度,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宣传,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重点。

医保并轨的普惠性已初步展现,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仍需要增强

在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理解和认知中,“医保并轨是普惠医疗保障的需要”“医保并轨是强化统筹管理的需要”以及“医保并轨是节约管理成本的需要”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44.3%、43.9%和43.8%。说明该政策的落实已经让民众获得感得到切实提升,其普惠性已经初步展现并得到公众普遍认可,但要更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获得感,还需要该项政策的全面深化落实。相比认可度最高的选项,“医保并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这一观点得到的公众认可度较低(33.5%)。促进医疗服务均衡、尽可能让公众切实受惠,是以医保并轨为代表的系列医改的最终目的。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公众对于医保并轨的普惠性认识虽居第一位,但是认可程度仍然没有过半,可能是该公共政策的公平性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政策的实际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其公共性、权威性及合法性等本质均蕴涵公平理念,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必须以公平为前提,公平和正义是所有普惠性政策的前提,进一步充分发掘医保并轨普惠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其公平性。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从选择性制度安排向普惠性制度安排过渡,在强调普惠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公平性的考量。公平性不足会导致社会风险的积累,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导致政策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公众对医保并轨的总体期望值较高,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有更高的期待

在户籍所在地尚未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中,超过6成的受访者(65.5%)表示期待医保并轨。对比当前参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受访者可知,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医保并轨的期待度更高。在当前参保新农合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0.9%)表示期待医保并轨,而在当前参保城镇居民医保的受访者中,只有2成左右的受访者(21.7%)表示期待医保并轨(见图1)。

当前,无论是医疗条件还是医疗服务,农村都较城镇更为落后。“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在一些农村地区尤为普遍,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当前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精神相违背。所以,医保并轨制度的出台不仅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满足了多数农村地区居民的切实需求。同时,医保并轨也有很强的制度性意义。城乡居民将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相关待遇,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医保   中国   城乡   认知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