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民进、农工、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党全社会产生热烈反响。从本期开始,我们约请部分党外知识分子畅谈体会和认识,就如何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伟大事业表达诉求、发表见解。
——编者
今年是我回国工作的第十个年头。10年前,我的实验室刚刚启动,首批学生还懵懵懂懂。2007年3月我的清华实验室开始了第一个科学实验。而今,我们于2015年发表的剪接体结构已经登上了国际经典生物化学教科书的封面,我在清华培养的博士生已经在中外研究机构开始独立领导实验室。
2006年当我决定放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职位全职回国的时候,有很多人疑惑不解,认为我疯了;可是今日回头看,我想再没有人会怀疑这个决定的正确性。这10年,我亲身见证、经历、更重要的是亲身参与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深切感受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切切实实正在发生的进行时。
然而这10年,当中国国内稳定发展时,世界大势却发生了巨大变迁,特别是近几年的变化可用“目不暇接”来形容。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打铁还需自身硬”,科技强国、人才兴国。运用科技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3月4日看望政协委员时的这番讲话既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激励和鞭策,也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过去10年,中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作为工作在国内一线的科学家,我却反而有了更多的紧迫感,原因很简单: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之前我们的心态多为追赶,前方的路或多或少有迹可循、有经验教训可以借鉴;但是现在我们要开始调整心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若干领域要思考如何“引领”的问题。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须要面对错综复杂的挑战。所以,我对总书记讲话中连提三个创新心有戚戚:“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秉持创新的精神锻造自身实力,运用创新的思维应对不可预测的挑战。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作为创新的主力军,责任重大!
结合自身实践,我以为,作为一线的科技人员,创新体现在对于本领域科研工作敢为天下先的追求,发挥才智,探索未知,为人类文明书写新篇章,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而另一方面,2008—2015年间,受学校信任我负责清华大学生命医学建设,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科研教学几个方面同时进行改革尝试,今天清华大学已经成为备受国际瞩目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回顾这期间的经验教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机构的管理者,创新体现在对新机制体制的不断探索,以及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智慧、不忘初心推进改革的勇气和韧性。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6年前,我在“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成立大会上曾经呼吁我们每一位专家要“树正气,去私心,敢担当,有作为”,要把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升华人生价值。这是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会一直努力践行的准则。
总书记讲话中体现出来的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信任与倚重更是一缕春风,让我们为了国强民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好明天而心无旁骛地努力,轻装前行。惟行胜于言,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为无党派人士,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