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党建篇 > 正文

张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开展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使党充满生机的有力武器。

民主集中制:自我革命的制度支撑

民主集中制,即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章》规定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也是党能不断修正错误,实现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

我们党建党伊始,就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因缺乏实际经验并未得以较好践行。直至党的六大才提出了民主集中制三原则,这是集体民主决议的最早规定。在长期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民主集中制。对此,不能按照西方政党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表层含义来理解,而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来阐释其深刻内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民主是一个方法,看用在谁人身上,看干什么事情。”“要求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的人们认为民主是目的,而不承认民主是手段。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民主自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都是在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没有充分的党内民主,既不能总结经验教训,又不能集中群众意见,更不能制定出正确路线。与此同时,没有正确的党内集中,就不能实行党委的集体领导,就会出现一言堂家长制,独断专行。毛泽东同志强调:“如果没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没有真正实行民主集中制,就不可能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方法。”没有高度的民主,就不能有高度的集中,没有高度的集中,党就不能实现自我超越。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自由与民主,只有具体的自由和民主。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党的肌体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中华民族的自省传统:自我革命的文化源泉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文化资源是多维度的,其继承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借鉴了古希腊以降“认识你自己”的西方自我认知的理性传统,以及创造性运用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自省传统等,这里主要论及后者。

党在延安时期就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明确指出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关键时期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自我革命,正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伦理中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自省传统。

自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修养方法。这套独特的修养方法,要求根据一套普遍的道义原则,经常反省自我的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审视其是非,辨识其善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如《论语》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吾日三省吾身”更是耳熟能详的自省方法。如《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孟子》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等,都在时刻提醒自我反省。至宋明后,自省传统进一步发展,王阳明曾言:“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要求时刻以是非善恶来警醒自我。中华文化中的自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我们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坚定继承者与真正发扬者,从建党之日起就把中华民族深远悠久的自省传统作为政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其转化到勇于自我革命、勇于着力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政治坚守上。

(作者:张城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