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诠释(2)

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诠释

中国梦的精神维度诠释。中国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和人民的政治主张。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重要讲话重申人民主体主位,在认知上,党和国家一直强调人民执政,坚持人民主体的唯物观。在情感上,中国共产党一直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重申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强调尊重人民意愿和保障人民权益,以人民是否满意检验党的工作。

中国梦的制度维度诠释。从国家和政党的角度出发,制度是立国立党之根本,是统筹全局、维持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的根基所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是其根本属性。因此,发扬人民主人翁精神、保障群众行使各项正当权益,是立国之本和现行制度的主导思想。中国梦在制度维度上,重视民族自治和基础自治以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体系。强调人民民主,要求“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强调依法治国,以法律形式确认和规范宏观制度体系,保障国家制度的司法公正和权力受到约束。

中国梦的物质利益基础。中国梦作为一个阶段性目标,高度概括了党对改善社会整体物质水平的实现路径,浓缩人民主体思想在我国政治系统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实现伟大复兴是以高远、恢宏的视角,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党、治国的人民主体思想提升到历史高度,与人民利益、民众呼声高度契合。

人民主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为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指出方向。在马克思的相关论著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以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为个人奋斗目标,以解放全人类、造福人类社会为理想,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在革命过程中不断总结、高度提炼的政治真理。治国、执政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人民主体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的共同目标,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思想践行实践活动,时刻牢记人民主体的思想精髓,以平等、自主、民主、尊重为人际关系的起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幸福的终极理想。

为实现党的长期目标确立价值取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主体思想无疑是实现这个长远目标的价值保证。从发展过程来看,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党建宗旨,强调人民利益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邓小平同志以切实改变贫穷落后的物质生活为目标,紧紧围绕着尊重群众和关注人民利益的中心点,实行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其价值主体是人民主体思想。江泽民时期将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与人民主体思想高度融合。胡锦涛时期的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首位。党的十八大在阐释中国梦的复兴之路时,人民和群众成为万众瞻目的关键词,反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

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提出“为民务实清廉”的党风建设路线,其根本还是群众路线。为民,强调党员为国为民的公正之心,强调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落脚点。务实,强调高度务实的精神,强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谋取实际利益,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和名声工程。清廉是对所有党员坚守纯洁党性的要求,树立为人民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公仆形象。

为阶段性目标实现提供动力支持。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是党和人民的一致呼声,体现着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体现为人民主体特色。因此,中国梦是几代中国人在共同努力下必然实现的结果。在宏观层面上,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民族复兴是一个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既包括人民物质生活的丰裕,又包含着国力昌盛社会安定,还担负着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的文化建设。所以,中国梦的本质是共产主义的初级体现,是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并积极为之努力付出的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将党和人民利益、国家与人民的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因此中国梦既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梦,也是每个人民个体的梦,是每个公民都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

综上所述,人民主体思想以理论层面的内驱力,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推进着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无论在哪个时期,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始终没变。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始终不会改变。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注: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SKJD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包庚:《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10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马克思   主体   思想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