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今天中国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宗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核心是人民的自主参与和自我建设。更好地发挥人民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灵魂。政府不仅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要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组织人民、动员人民中的作用,让人民在公共文化建设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
【关键词】公共文化建设 人民主体作用 文化参与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依法建设的新阶段。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制度建设,对于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一项切实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制度,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民文化实践,没有人民的参与和实践,就没有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实现。
人民的文化参与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核心
2016年7月湖北荆州电视台《陇上行》节目开展农民剧团海选,不设门槛。没想到,竟然引发了一场以荆州为中心、辐射江汉平原的农民文化选秀活动,数以万计的农民参加了这一活动,众多的农民丢下锄头组建乐队,更多的则围在现场或电视机前看有没有同村的熟人。荆州市委宣传部的干部总结说:相比较送文化活动下乡,农民更喜欢自己参加的竞技和表演。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了解和把握农民的文化关切。参与性和主体性体现就是一种文化关切,也就是文化民生和文化民主,这应该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没有老百姓广泛和自觉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这也是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成功的重要原因:艺术与百姓生活相结合。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基础设施硬件配套。近年来我们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精力和力量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带有补差式发展的性质。就目前来看,基础建设工程仍需加大力度,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这一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已有的研究显示:近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总量规模中,呈现出东部地区逐年递减,而中西部地区逐年递增的趋势。
众所周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个包括城市在内的国家整体性文化建设。而目前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尤其在大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状况比较突出,导致政府巨大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闲置,另一方面却是广场舞风靡全国,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闲置的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这一状况不仅在大城市,在一些已经初步建成且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这一现象也已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是务必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让人民在自己的文化建设中创造文化、改造文化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经创造过非常好的“动员人民、组织人民”的人民文化建设经验。让人民在自己的文化建设中创造文化、改造文化,培育和树立文化的主人公精神,把文化自觉和人民自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文化命运和国家的文化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取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从人民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更不是从政绩出发。注意克服政策决策与需求相脱离,造成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浪费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好心好意,但未取得良好效果,问题出在个别政府部门总是从理论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从人们文化生态习惯出发,导致了落后的配置方式无法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现代治理需要科学化,评估时要设置防止投入资源浪费的重要机制。有的评估指标体系看似科学,实际落后,有不少是从政绩出发,而不是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需求规律出发。因此,不能一般地采用工程技术的刚性管理特点来代替社会文化管理的柔性要求。人民的自主文化参与应该首先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评估指标。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当体现文化民生关切,有助于促进社会民主建设和公共文化精神养成。提高公共文化建设质量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维护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每个人的精神健康和安全。未成年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性能否延续及能否保持在延续过程中而不丢失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质。其中,公共文化建设政策价值导向就成为政府最主要的公共文化建设工具。政府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目的、意图和手段是通过公共文化政策这一手段来实现的。由于不同的公共文化政策内容的制定会直接导致公共文化建设行为的不同结果,因此,能否和多大程度上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文化利益,就成为全部问题的关键。而这只有通过人民自觉的文化参与,在参与中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享有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树立建设文化生态文明的新公共文化建设观,发挥群众文化组织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树立建设文化生态文明的新公共文化建设观,大力发展循环文化经济,推进文化资源再生和创造性发展。公共文化资源是社会的生态系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构成。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体制应当是这一系统的制度性体现。文化资源是实现文化参与最重要的要素,没有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也就失去了文化参与的基础。因此,人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人民性程度。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制度性分割是造成目前我国公共文化资源方式落后、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当前存在文化资源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开发,文化资源开发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民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上的享有权被削弱;城市建设中对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旅游景区对自然文化遗产的掠夺性开发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前亟需通过健全与科学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来保障公共文化资源为全体公民所有这一主权在民的原则。同时,培养文化生态文明,发展文化循环经济,促进文化资源的不断再生。只有把经济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