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精英人员流失,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不断减少
近几年来,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对乡村人员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社会流动方式虽然给农民带来了大量收入,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导致农民群体被解构。农民群体迅速外流最终会导致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使农村劳动力迅速减少,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留守儿童增多,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随着全国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加快,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使得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逐渐消失。乡村文化保护的主体不断消失,许多带有乡村文化特色的建筑物纷纷被拆除。一些现代化企业纷纷进入农村办厂,给传统乡村带去了现代化工业文明,而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妇女以及儿童,难以保护乡村文化遗产。
完善乡村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保护制度,恢复乡村文化生态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乡村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各种困境。因此,必须完善乡村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保护制度,恢复乡村文化生态,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才能促进乡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完善乡村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保护制度。国家部门和政府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乡村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保护制度。对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继承人,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和荣誉称号,为其消除后顾之忧。同时,对于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继承人进行考核评审,国家和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格挑选继承人和保护人。具体而言,首先,根据每个项目的乡村文化遗产,选择明确的继承人,让其负责每一个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其次,国家文化部门要收集相关的乡村文化遗产名录,开设文化遗产保护网站,对于申请继承乡村文化遗产的个人,进行严格审批。最后,定期对乡村文化遗产继承人的相关技能和传承知识进行考核,如果考核发现不合格,取消其传承的资格。只有挑选合格的继承人,才能使乡村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恢复乡村文化生态,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重要性的宣传。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化生态正在不断流失,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文明逐渐冲击乡村本土文明,必须让乡村本土人员认识到乡村文化生态的重要性。具体而言,首先,可以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地区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乡村精英人员在当地就业,防止乡村文化保护后继无人。其次,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乡村社会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祛除社会功利性思想,对于乡村文化团体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恢复乡村文化生态,大力宣传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引起乡村人民的重视。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①刘建平、李双清:《论乡规民约与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