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共产主义最符合时代潮流,最符合中国国情
在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以前,各种“共产主义”的思潮被冠以“乌托邦”“空想”等字眼。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将共产主义奠基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赋予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以科学性、现实性的特质,将共产主义转化成了“现实性的运动”,即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且是一种为实现其理想而不断实践的现实运动,一种改造现存社会最终使人获得解放的现实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1917年11月,在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爆发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揭开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篇章,共产主义运动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对全世界特别是中国的无产者、广大劳动人民、先进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他先进分子上了共产主义的一课。”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在中国向何处去的苦闷彷徨中看到了革命的曙光,选择了最符合历史潮流,最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最符合劳苦大众的社会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认为封建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都是要进“历史博物馆”的落后的制度,“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时代进步的潮流,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巨大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将中国带向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
关于共产主义为什么能够救中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共产主义体现的是人民大众的利益,其人民主体性的特质必将会得到全中国大多数人民的积极拥护。所以,他充满信心地指出共产主义者的力量源泉是人民大众。在国共合作、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复杂形势下,面对党内一些同志思想上的迷茫混乱,面对国民党方面的部分反共分子、御用文人多次提出的“取消共产党”“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的言论,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干部,“共产主义与共产党乃是完全适合国情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受到了解放区的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的欢迎。
邓小平同志不但认为共产主义适合中国,而且在“如何适合中国”的问题上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讲到,“关于谁来决定国际古典的共产主义的原则中哪些适用于中国。11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这样的原则,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指导我国的革命,指导我国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把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都矢志不移地站在共产主义这个道义制高点之上,坚信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一些党员和干部疑惑了、动摇了,甚至蜕变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共产主义越来越遥远,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资本主义靠拢,这种思想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
我们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
2.《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