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增强获得感:新时期反腐倡廉新理念(5)

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使老百姓的政治“获得感”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有着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绝不是乌合之众、不是私人俱乐部,把加强纪律建设特别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认为,人民群众从一个个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地反腐败,扎扎实实地拒腐防变,认认真真地自我纯洁和自我革新。《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政论家周瑞金认为,反腐败是让人民群众能够感受到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腐败的终结最终是靠政治良治、社会良序、公民良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认为,廉洁、生活质量、法治是廉洁政治的三大目标。实践表明,“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必须始终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经济环境得到改善,生产生活成本降低,使老百姓的物质“获得感”不断增强。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实行“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正风反腐,保障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幅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监管方式,着力优化政务服务,从而极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餐饮、高档烟酒等日常生产生活成本大幅降低,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物质利益得到更多保障。北京大学教授李成言认为,正风反腐带来的正向变化在一点一滴累积,高档消费平民化,“三公”消费大幅下降,虚高的价格渐归理性,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得实惠。《人民日报》评议员陈凌认为,“毫无疑问,为经济发展营造更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增长注入更持续的动力,正是反腐红利之一,也正是软实力的题中之义。在这个意义上,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势头蔓延,才能为中国经济赢得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南京原市长季建业和原市委书记杨卫泽因为贪腐相继落马,该市不仅经济发展没有出现“触礁”现象,反而取得了9.3%的经济增速、9720亿元的经济总量。事实表明,如果我们党不是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不可能得到巩固。

党和和政府公信力提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使老百姓的心理“获得感”不断增强。腐败问题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正风反腐行稳致远、不断深化,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作家二月河认为,八项规定给全党干部确定了一个最起码的、公开的社会底线,当前中央开展的反腐是在争取时间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大家从心底拥护中央八项规定,反腐植根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心理诉求。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正风反腐让人民群众增加了对党的信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心理“获得感”,同时也让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这是正风反腐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历史表明,正风反腐的实质是民心保卫战,没有什么比日日新的作风面貌更提气,没有什么比实打实的反腐“红利”更暖心。

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老百姓的社会“获得感”不断增强。正风反腐是“党心民心所向”,正风反腐须以“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严肃查处了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社会发展司等社会领域的典型腐败案件,让发展、反腐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昭晖认为,反腐倡廉建设要防止出现“反腐本位主义倾向”,反腐败不能仅靠纪委,把社会监督边缘化,使公众成为反腐败斗争的“看客”,要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反腐倡廉社会环境。中山大学教授倪星认为,中国特色廉政体系建设,要以社会参与和基层创新为动力,适应当前公众意识崛起和虚拟空间兴起需要,构建政府、公众与媒体合作的多元中心治理腐败模式。“获得感”既是推进正风反腐的“力量源泉”,也是检验正风反腐绩效的重要标尺。民众对正风反腐参与越多,“获得感”就越强烈,反腐动力就越强大。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

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使老百姓的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展开“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新布局,建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另一方面致力于改善政治生态,发扬“啄木鸟”精神,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治“病树”、拔“烂树”、保护森林;同时要求适应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需要,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工作的新理念、新成效、新经验,开展全局性、实践性课题研究。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研究员季正聚认为,阳光是最生态、最廉价的消毒剂,公开和透明是让腐败无处躲藏的最好办法,是最好的反腐利器。只有坚持诚实、正义、廉洁奉公、克己无私的价值观,才能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清华大学副教授过勇认为,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存在六个发展趋势,即从贪污挪用到行贿受贿,再到利益冲突;从公共部门到私人部门,再到社会组织;从个人腐败、单位腐败到集体腐败;从影响政策执行到影响政策制定;从反黑色腐败到反灰色腐败;从惩治需求方到惩治供给方,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生态整治,更好把握腐败发展的规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人民日报》记者姜洁等认为,要转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这种状况,就需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及时治“病树”、拔“烂树”,保护好整片“森林”的健康。同时,中央注重运用司法监督武器,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2016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精神迅速作出回应,发布《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决定》,据此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选定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13个省份的检察院,重点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由此可见,增强广大民众对正风反腐有更多“获得感”,不仅成为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考量,也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强烈期盼,是不断凝聚改革和反腐力量的重要方法论。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