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反腐败斗争与市场经济考验

核心提示: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摘要】沉疴要用猛药,治乱需出重典。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连发反腐“硬话”,深刻揭示出反腐斗争于党于国的重大意义,宣示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的坚定决心,并领导全党全国果断采取一系列严厉的制腐措施。

【关键词】党的领导  反腐斗争  制腐措施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视贪污腐败等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为大敌,党的力量越壮大、党的事业越发展,对此就越加重视。峥嵘岁月,我们党一直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赶考”在即,我们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不学李自成”。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说过,可能有着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可是,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情况有点防不胜防,以致对党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以空前的规模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进一步深化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在经济建设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不能不正视,我们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在“与金钱打交道”了。毛泽东同志预言的“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而腐败变质者,早已不是上世纪50年代那种规模和档次了。

邓小平同志说过,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那个时候,贪污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万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现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

“不过一两年时间”就如此严重。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几十年之后,又如何呢?我们看到,这一历史阶段,腐败之风迅速、严重、普遍地侵蚀着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沉疴要用猛药,治乱需出重典。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连发反腐“硬话”,深刻揭示出反腐斗争于党于国的重大意义,宣示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的坚定决心,并领导全党全国果断采取一系列严厉的制腐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面对500多名中外记者,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纪委全会的历次讲话,既有深刻总结,又有具体部署,坚决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成为这一阶段反腐斗争的总基调。三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五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六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要求全党对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四个足够自信”。

四年多来,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一批高级干部因严重违纪违法先后受到党纪国法严惩。查处了200余名高级干部,其中不乏省委书记、省长、部长、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全国省区市、中央部门、事业单位和央企等领域均揪出“老虎”,证明了没有什么“刑不上大夫”。惩治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紧抓不放,仅2015年,全国共处理9万多人,近2万人被点名通报。

反腐败斗争,终于形成了压倒性态势。但这一历史阶段并没有画上句号。“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下,“越往后执纪越严,越往后反腐越紧”的信号不断释放,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这是在告诫全党,虽然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压倒性态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切不可掉以轻心。腐败,仍然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零容忍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态度不松,凡腐必反,除恶务尽。还必须在发挥“不敢腐”震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的拒腐防变的治本之道、长久之道。

抓住症结,找准病根

寻求治本之道、长久之道,就要深刻研究这一个历史阶段腐败的客观形成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决防止权力和金钱相结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针见血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我们是执政党,掌握着权力。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创造大量财富。但“必须坚决防止权力和金钱相结合”。一度愈演愈烈、严重侵蚀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的腐败现象,正是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历史阶段出现的。

前些年,曾经允许党政机关经商,部队也可以经商,结果迅速滋生弊端和腐败。党中央痛下决心,以铁腕果断予以制止。但现在全党全国的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各级党政必须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广义来说,实际上都在言“商”经“商”。而且,我们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也必须用公共的权力去运作资本、调控市场、经营经济,执政党不可能不言“商”经“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对领导干部而言,所谓“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所谓“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而言,所谓“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所谓“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放开来看,广义的政商关系,就不仅限于官员与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而是整个执政党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是对党的新的考验。在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中,在领导和推进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集中代表的执政党,也必须管理好公共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权力不能不与资本相遇。政府要实施对经济运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和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权力也不能不调控市场。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中,有没有办法制约支配资本的权力,“坚决防止权力和金钱相结合”?这个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尖锐地提了出来。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中,资本既需要权力保护又要向权力寻租,权力既需要资本支持又必须限制资本,这种“二律背反”,其实来自市场经济本身对道德的“二律背反”。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历史形式。但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分辨善恶,市场可以容纳各种各样对整个社会来说极不道德的交易。市场经济的互利原则,实际是各方“自私”利益相互制约的结果,不会自动产生利他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机制。主要靠驱动个体利益运行的市场经济机制,也不会自动产生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道德意识。资本追逐高额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社会追求公平、正义,市场遵守契约、规则,导致集体主义,要求道德。

对这种“二律背反”怎么解决?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观点自相矛盾,留下“斯密悖论”。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认为“圣徒们”为了证明自己获得上帝的救赎,就要积极勤劳致富。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显示,华尔街的“圣徒”们并不顾及“上帝的救赎”,他们制造的金融创新种类繁多,信贷衍生品花样百出,捞一把是一把,骗一回是一回。“上帝”面对市场经济的“二律背反”也无能为力。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作为基础的交换共同体。市场经济有两个起点:每一个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的本质);每一个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自私的本性)。它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正是这两个最大化,进入市场经济运作,演出了一部剧烈竞争、效率至上的交响曲,从整体上形成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秩序;它又会成为市场经济的严重阻力和破坏力,这两个最大化的“无限度”追求,必然导致互相欺诈、物欲横流,导致资本不断扩张的冲动和权力不断膨胀的欲望结合的“核聚变”。其结果,在西方就是形成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出不了垄断资产阶级,就难免在执掌权力者中滋生腐败的“苍蝇”和“老虎”。

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可能绝对腐败。如果只拥有权力而不承担责任,只行使权力而不接受监督,每一个执法者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法律破坏者,而每一个公民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破坏行为的受害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

资本不断扩张的冲动和权力不断膨胀的欲望相结合,有可能产生“核聚变”,冲击现有的界限,使法律的界限模糊,使道德的界限丧失;不断扩大权力的边界,滋生出一批贪得无厌、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苍蝇”“老虎”;毒化和败坏党风、民风,以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成为失范者的信仰,催生了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现象。

如何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执政党如何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问题症结在此,腐败病从此生。

对症施治,扎紧笼子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用法治制约权力,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法治,是最可靠、最彻底的制度,是最坚实、最权威的笼子。要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在法治的笼子里,且始终扎紧笼子。

尽管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作为基础的交换共同体,这种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必然要求以法治为基础的一组自由选择权利(经济契约自由、交换自由、职业选择自由、迁徙自由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我们搞市场经济,不是要搞“市场社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要使市场在社会生活中也起决定性作用。法治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也是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规范和引导。可以说,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国,源头在完善法治经济。依法治国切实去推动、完善法治经济,依法治国才能切中要害,全面落地。法治经济切实去保障、支撑依法治国,法治经济就健康运行,蓬勃兴旺。这里,渗透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用和反作用的辩证法。  

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要防止权力过多干预市场、边界不清——改革限权,确保权力界限清晰分明;防止权力取得无据、行使无序——依法确权,确保权力授予依法合规;防止权力过度集中——科学配权,确保权力架构相互制衡;防止“暗箱操作”——阳光示权,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防止权力滥用——全程控权,确保权力监督及时有效。要建立和实施更严格的党内法规制度,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范市场利益的诱惑。

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基础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入了党,就多尽一份义务,当了“官”,更多担一份责任,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坚持从严治党,就要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受到党章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必须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纲纪松弛,何事不生?”腐败汹涌,何以能挡?腐败决不能沾,这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明确这个笼子,设定这条红线,划出这条底线,让一切有机会接触资本、有权力支配资本者,都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但党组织和党员还不能把防线只设在反腐败上,必须讲政治,严纲纪,守规矩。

历史考验,创造历史

我们党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是一场历史考验。从领导和驾驭计划经济到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也是一场历史考验。各级党员干部从以清贫为本色与人民群众同患难,到以致富为追求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更是一场历史考验。

毋庸置疑,无论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世界上哪个国家是在群龙无首、四分五裂中推进市场经济、实现法治、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的成功就在于能坚持“四个有”——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益文化。

我们党从夺取政权到执掌政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是重大的转换和考验。毛泽东同志当年就说过,这可是一场特殊的“应考”。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又是一场更为特殊的新的“应考”。我们党通过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持续、科学发展。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同时就碰到了新问题:执政党在领导和调配全国资源中起什么作用?

我们党能够经受这场特殊的历史考验,并在考验中创造新的历史。一部《资本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和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和挑战,坚决击溃、彻底压倒、逐步根治腐败现象,始终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本色和先进性。

常言到,“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就是要做到、能做到“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人民网,2016年7月2日。   

责编/高骊    美编/宋扬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反腐败   市场经济   斗争   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