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研究生思政课怎么上

核心提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事关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事关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已经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框架体系,已搞清楚了“是什么”,而研究生应该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要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理论逻辑。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讲清楚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的?中共几代领导人又是如何认识和论述中国国情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通过分析和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这主要从两个维度:一个是世界历史的维度,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进行分析和考察,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的必然性,深入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积极进步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历史的正确价值引领;另一个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维度,从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人民救亡图强的艰辛历程来分析和论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重点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全球化的国际背景、离不开中国的特殊国情、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在教学中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而是要立足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以及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分析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把中国改革开放中若干重大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进课堂教学,通过鲜活的改革实践案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好讲活。

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引领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还表现在对当今中国和世界难题的有效解决,为中国和世界指明未来前进的方向。在教学中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难题的?又是如何推动中国的迅速崛起的?在全球重大问题和难题的处理中发挥了怎样的积极引领作用?等等。要向学生讲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前途的价值引领作用。

要批驳错误观点,消除研究生对某些问题的误解和困惑。在当前国内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各种理论和思潮充斥着大学校园,而网络空间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也冲击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心。研究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关心国家大事是其优点,但有时很容易走向极端,对很多错误思潮缺乏辨析能力,对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存在模糊认识,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关注理论问题,更要联系研究生思想认识的实际,聚焦研究生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思想认识中的困惑,在学术研究、学术分析的基础上,批驳错误的观点,消除研究生对某些问题的误解和困惑,提高研究生的认识水平,促进其思想健康成长,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能够“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廖五州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研究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新华网,2016年12月8日。

责编/温祖俊    美编/王梦雅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思政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