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市场的繁荣为群众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产品,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粗制滥造、带有浓重商业化和娱乐化气息的产品,这些对于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无裨益。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精神,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交流平台、培养专门人才、加大文化投入,成为积极培育文化精品、保障群众权益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文化精品 群众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的群众文化精品,首先是思想内涵与审美体验高度统一的文化艺术精品
首先,群众文化精品是思想内涵与审美体验高度统一的文化艺术精品。我国历来重视群众文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就被推广开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更是向着多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等,也开始向着个性化、创意化发展。随着群众文化中可纳入文化元素的增多,更多思想性高、审美体验好的文学艺术也逐渐被纳入到群众文化的范围,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当今时代的群众文化精品,首先可以看作是思想内涵与审美体验高度统一的文化艺术精品。这种艺术精品,是一个地区开展精品群众文化活动的前提。
其次,群众文化精品能够在群众活动中发挥其在精神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我党的方针政策,以及现在社会的大好形势以鼓舞人心的方式传递给群众。在社区文化中,要重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企业文化中,要重视企业人文精神的建设;在校园文化中,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参与;在家庭文化中,要提高家庭伦理道德的培育。这些精品的群众活动,能够更好地为地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发挥其在精神文化中的主导作用,振奋人心,引领向前。
最后,群众文化精品不仅极富艺术感染力,还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各地的群众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各地的庙会、广场文化活动、旗袍展演活动等都在热烈地开展中。北京龙潭庙会、和平杯京剧票友赛等活动都是在长期发展中日益成熟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正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实践证明,那些人民群众热衷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正是群众文化精品的魅力。
总之,当今时代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潮流;二是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激发群众的参与度;三是具有社会效益,能够打出知名度和品牌效益;四是具有长期发展的生命活力,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文化精品的打造,需要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在明确群众文化精品如何界定的前提下,更要我们积极探索,切实打造出百姓喜爱、人人参与的群众文化精品。
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打造鲜活的群众文化精品
当今时代,比以往更加强调个性化、创新化的发展。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打造精品群众文化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本地特色,塑造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活动。这种特色精品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鲜活的艺术创造力和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其西乌珠穆沁旗文化馆举办的“群众文化那达慕”系列活动,就体现了当地的特色风情,贴近人民生活,更是对自己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的传承。依据各地特色,可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还有很多。例如,可以把我国传统的酒文化、瓷器文化、旗袍文化、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等纳入到打造精品群众文化活动的范畴中去。此外,挖掘本地特色不能一味求奇求怪,还要力求回到百姓原汁原味的生活中去。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树立贴近群众的精品意识,创造出真正属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以社区模式为中心,搭建群众文化交流平台
打造群众文化精品,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从策划出发贴近群众,精心创造,在群众文化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提高活动的号召力和响应度。这就需要搭建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交流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例如,可以以社区为中心建立起交流平台,邀请社区群众积极加入其中,共同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某街道苏家社区就以社区活动室为平台,设立了苏家“大众戏台”,延续“戏曲月月大家唱”这一特色项目,为爱好戏曲的社区居民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此外,在农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借鉴城市社区模式,实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例如,天津武清区的群众文化节展演活动,武清各街镇的农民文艺社团还进行了广场舞和百人时装秀表演,集中展示了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这种活动不仅全面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深化了文明村镇创建,还大力推动了农村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以专业人才培育为重点,壮大文化队伍建设
群众文化精品的产生,不仅需要利于沟通交流的发展平台,还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现如今,群众文化已经从城市走向农村,但精品的群众文化在农村中仍旧欠缺。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较注重直接的文化输送,例如送文化书籍,送文艺表演,这种短暂的文化输送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停止,无益于农村群众活动的长期开展。要想实现在农村中根植出精品群众文化,还需要培养一批源于民间、扎根农村、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农村文化队伍和传承人,深入镇村培训、指导、创作文艺作品。此外,还应积极鼓励专业人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在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极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纵观很多文化名村,无一不是在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打造为地方名片。因此,可以依据当地的特色文化去培养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者,把当地的群众文化发扬光大。
以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为后盾,提高建设群众文化精品的支持力度
群众文化精品的打造,离不开专项经费的支持。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期待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就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确保对群众文化作品的精良制作。例如,为了支持某县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县政府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专项经费解决全县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所面临的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专项经费的投入,县城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健康向上,为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镇村文化服务阵地。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建有文化广场、文化室和一些基本的活动广场。在这些分散的文化空间上,可以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进行文化礼堂、道德礼堂等的建设。同时,还可以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健身器材等的投入和建设,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在更为广阔的阵地开展先进文化的建设,创作更多群众文化精品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以新颖的活动形式来传承发扬丰富的特色资源。
打造群众文化精品是一项极具探索性的挑战,需要秉持精品理念,一切以群众的需求为中心,推动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向上,使群众生活更加充实美满,为优秀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陈秀春:《传承名人文化 创建群文精品——浅谈上虞市群众文化品牌建设》,《艺术科技》,2013年第8期。
②柯维群:《试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精品意识和精品创作》,《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
责编/谭峰 刘芋艺 美编/宋扬
